晕眩新分类疾病 吃药搭配复健减缓症状

台中慈济医院内科医师张滋圃院内患者看诊。(慈济医院提供)

护理师退休的李小姐晕眩长达3年,四处求医病症无改善,转而求诊台中慈济医院,神内科医师张滋圃诊断罹患新分类疾病持续姿势知觉性头晕」(persistent postural-perceptual dizziness,简称PPPD),对其施行欧美研究多年新治疗方法,李小姐吃药及进行复健运动,终于缓解病症正常生活

李小姐描述,2014年3月第一次眩晕,感觉站不住,跟着电视颜色浅的景物晃动,之后愈来愈严重,骑机车像开飞机腾云驾雾;走路左右晃动,整个世界地震,只有躺着能稍稍免于不适。

李小姐四处求医尝试不同科别治疗,做过很多检查结果都正常,服药也没什么效果。张滋圃询问病史和检查研判,李小姐符合「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特征,在搭配口服药与每次30分钟以上复健运动,一个半月后,李小姐脑部多年紧绷感已解除,还可以走出户外

张滋圃指出,「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主要症状包括慢性头晕持续逾3个月、头晕感严重度随当日生理精神状况起伏以及「视性晕眩」,就是在超商、卖场最明显,人群走动、货品堆得多又高,往往晕得更厉害。

张滋圃表示,「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是国际眩晕医学会于2014年发表,经欧美国家顶尖学者多次开会讨论后给予新定义、新名字,正式推广的新分类疾病,同年被世界卫生组织统一命名。PPPD在不同科别可能会被诊断为自律神经失调、脑神经衰弱、焦虑等。

张滋圃赴美进修1年加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附设医院眩晕研究团队,接触国际眩晕领域专家,了解如何更精准地定义「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以及确认诊断与治疗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