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故乡愿景》穿越300年 走访芦竹湳古厝

芦竹社区保存近50座的三合院,以及300年的历史轨迹

苗栗传统聚落文化协会重现过去生活情景「爆米香」,引发孩童惊呼。(苗栗县传统聚落文化协会提供/何冠娴苗栗传真)

动员令

芦竹湳位在中港溪流域出海口的右岸,早年在汉人未进入开发前地势低洼、四处芦竹丛生,因而得名。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历经农耕、工业时代,芦竹湳地区工厂林立,幸在社区居民的号召,以及在地企业家林光清回馈乡里挹注资源下,如实保存了农村时代的景物与氛围,更重现年节时的团圆热闹气氛,让游客感受「家」的温暖。

搜集史料重建三合院

1968年为带动地方的繁荣,头份引进石化工业,并将芦竹湳画入重工业区,却未提升在地就业机会,加上空气污染影响作物与居民健康,造成青壮年人口严重外移。也因工业区成立,芦竹湳建筑遭限建,近50座的三合院、300年的历史轨迹得以保存。

地方不舍社区没落凋零,2006年在陈世政林光文许金辉陈铭聪陈天寿温百庆等在地居民号召下,成立「苗栗县传统聚落文化协会」,整理荒废三合院与搜集史料、访谈地方耆老,深入挖掘传统在地生活。

其中,陈世政更取得古迹修复泥水匠师执照,带领社区以传统建筑工法编竹泥墙」,利用桂竹稻壳黏土麻绒石灰来修复古厝,重现先人智慧,让红砖聚落在工厂、烟囱林立的工业区里,成为遗世独立的传统村庄。

除了保存建物,苗栗县传统聚落文化协会发扬地方传统特色。不同于其他社区向文化部提案争取营造补助,2014年协会向劳动部争取多元就业方案与培力计划,创造当地居民二度就业机会,更吸引青年返乡,共同找回并传承传统文化。

体验DIY品尝好滋味

社区妈妈黄秋琴也加入「芦竹湳灶脚」一展长才,发扬料理手艺,为造访游客煮出古早味的道地美食,肉燥饭、贡丸汤、爌肉等阵阵飘香的料理,让人食指大动,品尝家的味道。

协会更将在地的传统生活与手艺,规画一系列的体验活动,苗栗县传统聚落文化协会总干事许书凡表示,除了保住三合院的有形的家,更要保存生活经验与文化的无形资产。

芦竹湳古厝推出各项传统DIY体验,除了利用竹片制作的「竹编小鹿」、废纸染剂创作明信片的「手造纸」、运用蓝晒显影技术洗出回忆的「日光显影」,还有从磨米开始认识米食文化的「手作米食」等课程,传承传统手艺。

「这些体验就是我们的经验」,许书凡表示,透过体验课程分享在地生活经验,让外地游客参与并认识芦竹湳的习俗文化与生活脉络,更透过互动,勾起儿时回忆与成长过程,一起分享家的温暖。

头份之光在地人骄傲

许书凡笑说,规画社区导览之初,带领游客探访村落时,会有居民感到讶异「这有什么好看的?」由于居民生活在当地,并不觉得家乡特别,但在芦竹湳的传统聚落渐渐广为人知后,居民甚至会带着返乡的亲戚造访芦竹湳古厝,开始细数过往的生活经历,更与家人创造新的美好回忆。

「在地居民的认同,就是我们最大的鼓励。」要将传统的农业村落带动起来并不容易,幸好在苗栗县传统聚落文化协会、当地居民与返乡青年的合作下,让芦竹湳的传统文化习俗得以保存、流传。

头份市长罗雪珠感谢苗栗县传统聚落文化协会以及瓷林创办人林光清、芦竹湳社区居民,齐心努力发扬传统文化。她从小见证头份市从农业社会发展到如今繁荣的改变。罗雪珠表示,芦竹湳聚落保存过去农耕用具,更成功将传统农村时代的荣景保存下来,让在地人感到无限骄傲。

罗雪珠指出,芦竹湳不但是头份最佳旅游景点之一,更是「头份之光」,想回味50年代农业社会场景的游客,不妨到芦竹湳感受家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