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宝宝/预防性切除乳房‧远离乳癌?定期检查最佳
文/李蔼芬、采访咨询/三军总医院外科教授暨台湾乳房医学会理事长俞志诚、图片提供/耕莘医院
过往,国内先后有名人罹患乳癌过世,而引起女性对于乳房健康的重视;如今,更让大家吃惊的是,有「世界最性感女人」之称的国外知名艺人安洁莉娜‧裘莉,因得知自己带有突变BRCA1遗传基因,担忧罹患乳癌与卵巢癌的风险大增,而选择主动出击,将乳房切除,已将罹癌风险降至最低。这样的决定,究竟是好?是坏?一般人又该如何守护乳房健康呢?
细数国内知名人士因乳癌夺走性命的有:鸿海董事长郭台铭的第一任妻子林淑如、歌手阿桑、林晏如等,每当这类讯息公诸于世后,总引起不少女性担心而纷纷去医院接受乳房筛检;然而,看到好莱坞知名女星安洁莉娜‧裘莉的选择后,是否对于乳房健康有更深层的认识呢?
投书披露为降低罹癌风险而切除乳房
安洁莉娜‧裘莉5月13日投书《纽约时报》,内容写道「……尽管女性罹癌风险因人而异,我的医师预估我有87%的机率会罹患乳癌,50%的机率会罹患卵巢癌。只有少部分的乳癌来自遗传基因的突变。BRCA1基因有缺陷的人,罹患乳癌的平均风险为65%。我一知道这是我的真实情况后,我决定主动出击,将风险降至最低。我决定进行预防性的双乳切除手术。……我写下这篇文章是希望告诉其他女性,切除乳房不是一个容易的决定。但我很高兴做了这个决定。我罹患乳癌的风险从87%降到5%。我可以告诉孩子们,不必害怕乳癌会带走妈妈了。……」
效果‧未必真能一劳永逸
裘莉切乳防癌的做法,固然得到男友布莱德‧彼特、一些医师、其他明星和影迷的赞扬;然而,也有临床医师担心此举遭到错误解读,而进行不必要的手术。究竟我们该如何看待裘莉的选择呢?
三军总医院外科教授俞志诚首先指出,「虽然BRCA1基因有缺陷,代表年纪较轻(停经前,约50岁)即可能有发病的机会,与一般好发年纪相比,约提早10年到15年」。他表示,「BRCA1和BRCA2本来是抑制癌症的基因,发生突变后会增加罹癌机率,终其一生罹患乳癌的机率约为70%~80%,不过,实际经基因检测所得到的统计,BRCA1变异后的罹癌风险约50%~60%;若BRCA2基因突变,则罹患风险为30%~40%」,也就是说,「就算BRCA1基因有缺陷,仍有将近一半的机会可能不会得乳癌」,裘莉在还没发病前,即毅然决然的选择预防性切除双乳,虽然让裘莉的罹癌机率从87%降低至5%,「但这样做却也未必真能一劳永逸」,毕竟机率只是一个估算的数字,即使是5%,只要有就是有,因此,俞志诚医师个人推断,「让她做出这个决定,可能不是只有单纯的带有突变遗传基因」。
国内乳癌患者对于乳房切除手术的接受度不及欧美,「治疗时,能保留多少算多少」。但俞志诚医师也曾碰过以预防为前提而选择切除乳房的患者,他说,那是一侧乳房已确定罹癌的患者,另一侧则饱受反复性乳管瘤所苦,因非常担心这一侧乳房也终会走向罹癌之路,于是选择「预防性切除」。他表示,自己虽不鼓励患者选择这样做,但看到其内心充满忧虑时,身为医疗人员也百般不忍,俞志诚医师认为,进行任何预防性治疗之前,医病双方必须充分讨论,「看看怎么做能够确实帮助患者」。他补充,「进行预防性切除乳房手术,健保并没有给付」。
检查‧基因检测贵且无济于事
再来引起注意的,则是裘莉接受的「基因检测」,她在投书中呼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平均有45万8,000人死于乳癌,主要是中低收入的国家。我们必须优先保证更多女性可以进行基因测试,然后接受能够挽救生命的预防治疗,……我选择公布自身遭遇,是因为许多女性不晓得自己也许正活在癌症的阴影下。我希望她们也能做基因检测;如果是高风险群,将知道她们拥有客观理性的选项。」
俞志诚医师指出,「这是透过抽血检验自身是否带有BRCA1和BRCA2基因变异的检查,由于基因所在位置不同,因此,需视为两个检查。每一项检查在国外约收费美金三千至五千,国内则需要近台币10万元,并不是一般人所能负担的检查」。加上白人妇女带有BRCA1基因突变的机率是5%~10%(尤其是犹太裔),台湾则仅约2%,多少也降低了基因检测的迫切性。
更值得思考的是,「万一检查出有基因变异的问题,又能怎么办?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像裘莉一样,先切除再说。除非能进行基因修补,不然,恐怕什么也不能做」。他强调,「与其耗费金钱做代价昂贵的基因检测,不如按部就班的接受定期筛检更为实际」。
重视‧定期检查及早发现
根据国民健康局统计,台湾每十万名妇女就有63人罹患乳癌,与国外相比,罹癌率较低,但俞志诚医师指出,「国内的女性发病率虽比国外低,可是发病年纪平均约在35岁至50岁的阶段,比国外的发病年龄55岁至70岁提早了十年」,虽目前尚无法了解为何有此差异,但值得女性朋友重视的是,根据国健局公布99年最新癌症登记资料,「乳癌仍高居女性癌症第一,每年约新增一万名个案」。
虽然乳癌令人闻之色变,不过,乳癌却是少数能够透过筛检早期发现的癌症之一,因此,俞志诚医师强调,「养成定期检查的习惯,就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他补充,如果有定期检查,约可在零期及一期就发现癌症踪影;反之,发现时多为第二期以上。他补充,「对于乳癌患者而言,愈早发现,可选择的治疗方式也较多,治愈率也高」,所以,真的不能轻忽定期检查的重要性!
然而,俞志诚医师感慨,国内的乳房筛检存有「一窝蜂」的问题,只要一有名人罹癌的消息,门诊就挤满了想做检查的人群,只是随着新闻热度降低,主动接受筛检的动机也随之薄弱。他提醒,「由于乳癌筛检的人员与设备有限,面对蜂拥的就诊人群,恐难以确保品质,而失去筛检的意义。最好是每个人依着自身需求受检,不要随着新闻事件起舞,才是聪明的就医之道」。
※原文刊载于2013年N月号《妈妈宝宝杂志》。※更多精彩内容,请见【妈妈宝宝怀孕生活网】(http://www.mombaby.com.tw/)。※本文由《妈妈宝宝杂志》授权刊登,未经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