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22K

tsaihsiang

年轻工作待遇偏低的「22K」现象,引发许多讨论。有一派论者以为,低薪,主要原因是个人能力不足,或者更精确一点地说,是因为能力和企业需求不同所致。但今天一则故宫征人新闻恰恰好驳斥了此番论调

首先,我认为光是具备通英日语这项条件,就足以证明这样的工作者不能归为「能力不足」一类,前些日子商业周刊一篇专栏外商猎人公司台湾人」才提到,台湾人才好归好,可惜外文能力太差。因此,具备外文能力,在台湾,是一项并不普遍的「能力」。

再者,能力够,但可能不是企业所需,所以才会造成低薪。关于这点,我想做一个假设,假设某君对历史文物有浓厚兴趣,同时又通晓英文日文,这样的「人才」正是故宫所需,同时我相信如果以整个劳动族群母数,此般工作者并非随处可见,所以,能力符合需求,同时供给并非绝对大过需求,那么最终工作者得到的薪资为何?

21K!

故宫的解释为:「此待遇已高于劳委会公告的基本薪资标准。」

能力不足或能力不符企业需求的工作者,只能领取低薪。但台湾的状况并非如此,台湾低薪的状况,一部份的原因,是因为政府的忽视。台湾的政府,在乎的是资本家企业主有钱人。台湾的政府,忽视劳工

接下来,有些人认为22K不是问题,因为若论平均薪资,或以实质购买力平价之后的薪资,台湾的待遇并不差。关于这点,我想引朱学恒部落格中的一篇文章以为说明。

菜不是该死 - 朱学恒的阿宅万事通事务所

文中图表清楚显示,从1994年到2011年,年轻人平均收入扣除老年人平均收入差额,从正的23,000元,一路滑落到负的19,000元。同时,从1985年到2012年,台北市房价所得比,从6倍成长到13.7倍。

22K的议题,和年轻人切身相关,而从上文中可以看出,在生活成本持续上升同时,年轻人薪资确实,显著下滑。而当老年人逐渐逝去,年轻人薪资越来越低,最终结果,整体平均薪资也将滑落。

薪资有所谓向下僵固性,所以企业主想要节省开支,最好的方法,就是设法压低起薪,受影响最深的,自然是年轻人。一整个世代的年轻人。

上面以故宫的例子说明,低薪,政府要负很大的责任。而我认为,在商言商,别说企业主,就算你我,在获取同等效用同时,谁不想节省开支?因此企业试图压低人事成本,本属正常。造成薪资水准低落的原因,除了政府外,很重要的是劳工的不觉醒。想想你身边,多少人,每当讲到22K这个议题时,还是抱持着「那些低薪的人都是因为没本事啦!」的想法。

政府保护资方,劳工事不关己,当然,情况不会改善。

我,以及我的女友,现在都在海外工作,我们都曾经在台湾工作过一段时间,而在国外,我们从事的工作内容和在台湾时也都大同小异,但论起薪资福利,和台湾相比,确实有显著的差异。但为何,明明一样的人,一样的能力,做的也是几乎一模一样的事情,在国外待遇就会比较好?

我认为,这是因为政府,还有劳工自己,把企业主给宠坏了。

不是每个人身上都没有羁绊可以离乡背井,同时,台湾是我的家,哪个游子不想回家?但是,若劳工不团结,不觉醒,台湾的工作环境就没有改善的一天,而我们想到回家,就难免却步。

这世界只有一家apple,但很多不像apple这么有原创性的公司,仍然能够提供「合理」的待遇给员工。所以不要再帮企业找借口,现在台湾劳工要的不是「高薪」,仅仅只是「合理」的待遇。劳工不争取,不反抗,政府自然不会在意,企业主也乐得少花钱,最后台湾只会逐渐沉沦,成为历史上又一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悲哀浮世绘

●作者tsaihsiang,遵照创用 CC 姓名标示-非商业性-相同方式分享 2.5 台湾 授权条款转载自翔哥说故事,本文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参与,投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