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哲圣/劳动孤儿的悲欢 被剥削的外送员
▲看着月入七、八万的愿景,斜杠劳工做的却是与安全背道而驰的卖命工作。(图/记者邱中岳翻摄)
国庆连假一连发生两起食物外送员车祸送命事故。「外送员之死」的高风险职业警示,终于换到劳动部的注意,直到昨天才认定外送员与平台间的关系为雇佣,而非承揽,在外送员满街跑的当下,格外讽刺与难过。
外送员送餐,是科技设计成瘾下的使用行为,民众买外食的途径及反射动作,早就质变。「效能分工、职业外包、时空分离」等后现代趋势,随着「手机指使外送化」最大特色,科技让工作与生活更具弹性,让劳工根据自己时间安排一或多个任务,不必被绑死固定职务。
为何讽刺?职业外包为巨型公司省去大量人事升迁退辅保障,UberEats、Foodpanda成为「打工即生活」样板,长期雇用关系的保障瓦解,奖金制度、限时收入,成为这些平台大数据未来「财测」的唯一考量。这一大群背着保温袋,日晒雨淋盯着手机接单外送员的宿命,与台湾机车大军绑在一起,「劳动孤儿」因有钱赚而不在意,科技平台打着方便与获利的冠冕而剥削劳工,食客更只因抵用券或系统优惠,而与这些劳动孤儿短短的目视交易,给钱走人,徒留外送员劳安的无奈。
骑车滑手机有安全风险,这些外送员更不是单纯的只有滑地图,还有系统订单、抢单,甚至线上回答的任务,这样靠手机工作的出事风险不高吗?何况不论车子是否静止,当汽机车发动且拿起手机来滑,使用人就已经违反法条,会被开罚。
看着月入七、八万的愿景,斜杠劳工做的却是与安全背道而驰的卖命工作。但国家或统治者,漠视或茫然此系统杀人的牛步化思维,必须赶快对劳安与食安及这样新经济模式,订出新劳动法规,保障这些四不像劳工的权益。而外送体系早该自行吸收替外送员投保意外险等,作为企业宣传,给搏命演出的参与者一些保障。
现在最怕的形式上的优势,外送已经深化至年轻人的手机行为,许多热门名店也乐于与外送系统交集,当外送平台胜过市场操控的能量,又有消费者滑到底的支持,而只看到钱的摩托车外送员,没有生死交关的警惕,这外送员之死的恐惧,很快就遗忘,无奈。
热门推荐》►「餐饮外送平台」应有具体管理机制►外送员与外送平台间的法律关系?
●本文获作者授权,转载自《联合报》,请勿任意转载。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云论》提供公民发声平台,欢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请点此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