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放新型无导线心脏节律器 并发症少50%
▲一名84岁刘姓老先生有病窦症候群,经心脏内科主任陈志成领导的医疗团队,将新型无导线心脏节律器置放在病人体内,成功挽救患者宝贵生命。(图/记者林悦摄)
84岁刘老先生有高血压及冠状动脉疾病,5月因头晕及心博过慢接受24小时心电图检查,发现病人心跳休止长达3.8秒,诊断为病窦症候群,经心脏内科主任陈志成领导的医疗团队,将新型无导线心脏节律器置放在病人体内,成功挽救患者宝贵生命,也成为南台湾率先成功为病人置放新型节律器案例。
奇美医学中心心脏内科主任陈志成指出,临床有症状的心跳过慢或心跳休止,可能需要植入心脏节律器治疗。传统的心脏节律器,由节律器、电极及导线三部份所组成,医师必须在胸口切约5公分的伤口,将导线穿过大静脉,电极置于右心房与右心室,再与节律器连接后,将节律器和导线埋入胸前皮下再缝合伤口,需2周才可拆线。
▲奇美医学中心南台湾率先成功为病人置放新型无导线心脏节律器。(图/记者林悦摄)
病人在节律器置放后1个月内,应避免在该侧做肩部及手臂的大动作,以防止电线走位,造成生活行动上很大不方便。短期与长期可能的并发症包括气胸、血胸、心包积液、导线脱位、导线功能不良、感染、局部血肿等。
新型的节律器将传统节律器的3部分整合在一起,体积小于传统节律器的10分之1,体积约0.8CC、2公克重的胶囊大小。置放方式是从股静脉用特制之导管植入右心室,在置放完成后,病人从外观完全看不出来,也不需要限制活动,隔天就可出院且可自由活动。
▲新型无导线心脏节律器。(图/记者林悦摄)
从目前临床研究显示,并发症发生率约只有传统节律器的一半,电池使用年限约12年。然而并非所有病人皆适用新型无导线心脏节律器,需经由医师专业评估。目前健保不给付新型无导线心脏节律器。
心脏血管科医师施志远表示,不论置放传统或新型心脏节律器的病人,日常生活大多不受限制,一般微波炉、收音机、吹风机、手机等电器都可以使用,但操作时应离开节律器15公分以上。
平时也应远离高伏特电压的变电箱、强磁场、大型电机马达部位和强辐射能的地方;但若进行核磁共振(MRI)检查时,置放新型心脏节律器的病人没有问题,而传统心脏节律器,必须在置放前声明可接受核磁共振检查且费用另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