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现马祖蓝眼泪 海大能大量人工繁殖夜光虫

海洋大学海洋环境生态研究教授蒋国平。(海洋大学提供)

每年4月起在马祖掀起一股「蓝眼泪」的观光热潮台湾海洋大学研究团队透过单离培养的技术证实马祖「蓝眼泪」中的发光生物之一就是「夜光虫」,经过一年的研究,已经能够大量人工繁殖,未来将设置教育展示馆,全年都可以欣赏到「蓝眼泪」。

海洋大学校长清风表示,海大马祖校区今年开始招生,为协助马祖地方产业发展,同时希望学术研究与地方文化与生态结合,海洋大学海洋中心教育部5年5百亿顶尖大学计划经费支援下,推动「马祖海域海洋生态整体调查计划」,除证实「夜光虫」就是马祖「蓝眼泪」中的发光生物之一,更已经掌握大量人工繁殖的关键技术,未来可发展成人工蓝眼泪做为观光或文创产业用途,同时透过长期观测也可以做「蓝眼泪预报」,促进当地观光发展。

海洋大学海洋环境与生态研究所教授蒋国平表示,在马祖沿岸、坑道海面上发出梦幻蓝光,让观光客为之疯狂的「蓝眼泪」现象,过去一直以来被认为可能是介形虫或夜光虫所造成,经过研究团队在去年4月在马祖介寿澳口利用单离培养发现萤光生物为夜光虫,同时在7月于马祖福澳港与介寿澳口周遭海域,利用浮游生物网进行大规模样本采集,并萃取所有微生物RNA,利用次世代定序技术将不同萤光素氧化酶(luciferase)RNA定序出来,发现85.1%-97.2%的序列为夜光虫所有,再次证实马祖蓝眼泪现象确实为夜光虫所造成。

海大研究团队从2016年4月14日开始在马祖介寿澳口进行每日采样,发现「蓝眼泪」的出现可能与环境因子有关。通常「泪况」最佳的时期,大概都发生在植物性浮游生物快速成长藻华期间,特别在藻华结束时夜光虫数量达到最高值,浓度每升海水超过300只。初步证实夜光虫大量出现为植物性浮游生物所诱发,为一自然界微生物食物循环所造成的物种交替现象,非海域污染生物,更不应该视为有害赤潮生物。未来将持续进行更深入的调查研究,找出影响「蓝眼泪」出现的关键因素,同时可以预测适合观赏「蓝眼泪」的时节

蒋国平说,马祖「蓝眼泪」出现是一种自然现象,但「泪况」难以掌握,成为马祖观光发展之瓶颈之一。为解决此一问题,海大自2016年7月开始进行大量培养,目前已经初步培养成功。同时突破技术瓶颈,已经成功进行20公升水体长期养殖,未来希望达到吨级之展览标准

张清风校长表示,连江县政府预计在马祖水试旧址成立蓝眼泪培育展示中心,未来提供南竿游客参观与接触蓝眼泪之机会,同时海大也计划在马祖北竿的海大马祖校区成立蓝眼泪生态中心,进行蓝眼泪研究、介绍与社会教育工作,同时也希望借此提升北竿旅游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