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伟航/打电玩课金的人是白痴吗?

游戏玩家平常都是爆肝练功,为了节省时间或获得好宝物,便会课金玩游戏。(图/达志影像美联社

文/周伟航

课金,是个来自日文词汇,指花钱玩非买断制的电玩,也有人称课金玩家为「台币战士」。多数课金玩家只是课个300、500元,当做支持游戏公司,但有些人却课到几十万,甚至更多。我日前得知朋友所代理的一个游戏,在中国有人课到近一千万台币,之前台湾也有富二代课到1,600万台币的新闻。

「一千万,不就等于在手机里面放一台跑车吗?他是白痴吗?」听到如此数字,我的学生不免有以上反应。的确,打一个电玩花这么多钱,对于完全不花钱的免费玩家来说(学生大多是这种人),的确是蛮白痴的。

但课金毕竟是消费行为,与其他类似金额的消费纠纷相比,打电玩课金引起争议的案子并没有特别多。这代表一个愿打一个愿挨。重点是,这种消费合理吗?是白痴吗?

不妨先来看看课金的实际状况。课金通常是为了节省游戏时间,为了得到比较好的虚拟宝物,或是增加抽中低机率大奖的机会。明确的课金人数与金额,是各电玩公司的绝上机密,外人通常无法掌握,不过从金流面观察,成功游戏的课金玩家会占活跃玩家的10%以上,而且如果开始课金,也会有比较高的黏着度,会一直玩下去。多数台湾课金玩家每月投入的金额,是在近百元到2,000元这个区间。

但还有一批高额课金玩家存在。他们人数极少,但一家抵百家,甚至千家、万家。他们每个游戏会花上数万元,甚至数十万元。奇妙的是,他们的黏着度没有特别高,也经常听到课了数十万元之后,就转手把帐号送给「平民百姓」的都市传奇。

▲为了不让游戏玩家花天价课金却无谓牺牲,日本推出课金记帐册引起热议。(图/翻摄はちま起稿)

「重课」又送人的道理并不难理解。游戏设计本来就是透过缓慢、复杂的练功升级过程,来创造内在价值。当你用钱一步到位之后,可能会变得非常无聊,拔剑四顾,苍野茫茫,没人可以和你较量:因为没人像你课成这样,或是练功派的还没练上来。高处不胜寒,也就因此失去打电玩的兴趣了。

也正是因为「课了之后变太强而产生空虚感」的状况太多,也有人怀疑课金的意义,认为这是愚蠢的行为。支持厂商可以,但是课到破万,实在没道理。

不过换从电玩厂商的角度来看,是非对错就有另一个标准了。许多人误以为电玩能生存,是靠广大的「平民课金户」,但其实一个「高额课金户」,就可以撑起一台数万人同游的伺服器。甚至光靠这些人,就可以盈利。相对于低额课金又一堆客服问题的玩家,这些沉默的大户才是真正的「佛心干爹」。但游戏也不能没有免费玩家,有他们当成基数,才能垫出让游戏好玩的必须规模。

细看现有的课金玩家资讯,可以发现他们有几个特质:首先,因为付费机制,课金玩家通常已经成年,甚至是在30到50岁的年龄层,属于第一批的电玩世代,对于游戏好坏的敏锐度高,会选择应该课的来课,而非冲动消费。

其次,他们经济实力通常较为雄厚,许多模拟或角色扮演游戏的高端课金玩家多是「社会贤达」,我也看过一个公会都是商界人士和大学教授。也因此他们偏好以脑力计算决胜的游戏,耗时的部分则以课金来解决。如果该游戏需要操作技术,不适合25岁以上者,那这些人之所以会课金,就是看美学设计了。

再者,他们非常看重游戏平衡性,改版过程是否愈改愈好,让人觉得经营者有心投入。他们有时是基于鼓励厂商的立场而课金,反过来把厂商当该支持的小朋友看。

是以总结来讲,「打电玩课金的人是白痴吗?」的答案,应该是「不一定」或「很可能不是白痴」。课金玩家和免费玩家主要差在「时间价值」的不同。如果你能以「无课金玩法」赢过课金的,那算是你厉害,但这也代表你时间也多。人家如果每小时几十万上下,那花个几万省时间,一点都不奇怪。

▲课金或无课金玩家的差别,就是对于时间价值的不同。(图/记者陈筱婷摄)

他们选择在手机里放进「一台跑车」的同时,不代表他们浪费或白痴,因为这对他们来讲,很可能只是「要把跑车放在手机里,还是放在车库里」的差别。反正跑车不管放在哪,都是他在爽,你只能看,哪有什么差别?

那免费玩家呢?你只要时间够多,就有机会以练功方式,在手机里创造跑车级的「感受」,这不也很妙吗?而且在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人花了一辈子的时间,也不会有跑车。

就这个角度来看,沉迷电玩,也不是件奇怪的事了。

好文推荐

周伟航/为何加班拚不到经济却会伤害无辜

周伟航/这世界为什么会有欧巴桑这种生物?

周伟航/为什么A片讨论区总是一片祥和?

周伟航/别以为打仗和打电玩一样说干就干!

周伟航/我LINE故我在!那些爱传长辈图文人儿

►►►随时加入观点与讨论,给云论粉丝团按个赞!

●周伟航,笔名人渣文本,经营粉丝专页特急件小周的人渣文本」,辅仁大学哲学博士专长伦理学,曾从事政治公关工作,目前为时论专栏作家。本文不代表公司立场。88论坛欢迎多元的声音与观点,来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