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祝瑛/9年国教实施半世纪 带来的好坏影响评析

▲9年国教实施50年,优缺点有哪些?图为国小生上学资料照片。(图/警方提供)

今年9月9日,是我国实施9年国教的50周年纪念日。如果问四、五年级的人,大概都会记得自己是国中第几届。许多人甚至还会记得小学朝会中,某日神情严肃的校长,难得露出笑容宣布:蒋总统刚刚宣布明年(民国57年)起要实施9年国民教育,从此全校小朋友(除了六年级)上初中就不必考试了。台下学生顿时之间欢声雷动,高兴以后不必再参加升学恶补了!

考私中、迁户籍明星校区能力分班等怪象

仔细检讨9年国民教育的实施,可发现这个政策从一开始就有不少问题,只是当时社会没有反对党可以杯葛抗议。从宣布到实施在短短不到两年间,一开始国中师资严重缺乏,不合格教师充斥。其次,各地国中校舍来不及盖房子,必须借用国小教室上课,成为半天制。

另外,许多家长担心国中没有筛选机制,一开始对国中信心不足,转而让子女私立中学,加深考私中的恶补风气。此外还出现家长把小孩户籍迁进明星学校学区怪现象。最受诟病的是,为了因应国中生参差不期的学习程度,许多国中实施能力分班,形成一个学校中有所谓放牛班、升学班的差别待遇,造成教育机会的不公平与学生被标签化等后遗症

带来诸多正面影响,增加弱势学生升学机会

然而从另一方面来看,9年国教也为台湾带来许多正面的影响,例如:

(1)延长国民教育年限,促进社会经济与社会繁荣(2)增加教育机会的均等,国民就学率逐年提高(3)建立国中学区制度,减少学生通勤之苦(4)重视学生德智体群五育均衡发展,降低智育偏差(5)减少国小学生的恶补,改善国小教学正常化

此外,许多研究都指出,50年前许多原本无法上学的弱势家庭子女,可以透过9年国教免费与免考试升学。这些就学机会也为当时难以升学的女性提供更上一层楼的学习机会,甚至扩大日后女子接受高等教育,增加社会流动及参与社会的机会。

延长国民教育年限:导引中学阶段教学正常化

回顾近半个世纪以來,台湾为了畅通国中与高中阶段的升学管道,减轻学生的恶补及升学压力,先后提出多项教育政策,如:从实施9年国民教育,到103学年度全面推行的12年国民基本教育,这些都是借由延长国民教育年限,來导引中学阶段的教学正常化等措施。

尤其台湾能在半世纪以前,不顾当时社会各方面条件的不足与困难,主政者颇有远见的实施9年国民教育,整体来说此一教育政策对于台湾半世纪以来的发展,仍具有关键性地位,堪称台湾光复以来最重大的教育改革政策。

尽管台湾延长了国民教育的年限,但至今学校教育仍摆脱不了机械式的学习方式,许多学生仍忙于从多重选择中挑出背诵的答案,而非鼓励创造及思考。即使到了国中阶段,许多人仍缺乏实际的技能与动手操作的能力,个人的自信心依然有待加强。

摆脱模仿、代工阶段,五育均衡发展历久弥新

反观50年前延长9年国教的目的之一,是希望可以为当时的台湾产业升级培养出胜任人力人才。但时至今日的教育方式则须转型至能培养出具有原创力思考与行动的下一代。

过去台湾虽能在短短的一、两个世代中,创造出亚洲四小龙经济高度成长的成绩,但今后更需要摆脱长期以「模仿」作为代工的阶段。尤其,当年许多人朗朗上口的以培养「德智体群美」五育均衡发展的9年国教目标,如今看来,依旧历久弥新,值得教育上继续发扬。

►►►随时加入观点与讨论,给云论粉丝团按个赞!

周祝瑛,政大教育系教授,这是一个不太会用手机、喜欢看报纸、爱收听广播、喜欢将学生摆在全球人才中比较的老师。她常提醒学生重视口腔卫生,避免喝矿泉水,自己每天携带手帕、希望减少使用任何造成环境负担的物品,包括减少食用肉类。以上为个人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来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