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传真》掌握医疗器材开发关键 打造智慧医疗新未来
未来的就医行为将逐渐以人为中心,往诊所、社区与居家发展。(本报资料照片)
人性化,过去人们必须「以人就医」,也就是亲自到医院进行检验、诊断与治疗;但随着医疗设备行动化、小型化与居家化等技术发展,未来的就医行为将逐渐以人为中心,往诊所、社区与居家发展,在开发及推广这些行动诊疗及其它中高阶医疗器材的过程中,有三个主要的成功关键,包括重复验证,智慧化功能导入,以及生态系建构。
首先,在重复验证部分,过去医材研发业者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常苦于不易得到临床医师的即时回馈意见,以进行产品反复修改验证,造成开发过程往往耗时又「搔不到痒处」,因应未来多数中高阶医材在申请上市许可证时都需要检附可用性评估报告,若有一个综合性多功能的场域可提供业者可量化实证数据,并提供符合国际法规的验证报告,将可满足医材厂商将临床需求产品化及产业化的目的。
第二、在智慧化功能导入部分,未来的医疗实验场域空间,若能导入最新的资通讯技术,让医材产品做系统化整合,加上拟真医院临床情境的建置,将可让医师在熟悉的操作环境下,提供产品开发宝贵的临床建议。透过光机电、医疗资讯与AI人工智慧的结合,开发个人化及微创智慧医材,除了能缩短手术时间,提升疗效、降低副作用外,也能加速医疗人员诊断速度及治疗后健康恢复,提升整体医疗品质。
最后,在生态系建构的部分,若能整合国内医材上中下游厂商,加上资通讯产业跨域投入生医产业,以及引入国际大厂通路,将可一同打造产业升级所需的整合解决方案,建构一站式医材展示与采购中心,携手产业跨域打群体战,共同拓展国际市场,透过持续与国际大厂链结合作,共创国际智慧医疗生态聚落,带动国内医材产业发展。
根据国发会公布预测,台湾2025年将进入超高龄社会,医疗照护有待科技加持,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台湾正在下一个生医科技发展的转捩点,诊断治疗用医疗产品将从过去单一技术整合为系统化产品,转型过程中需要透过一个开放式模拟实验场域来推动验证与合作。
工研院超前部署擘划「2030技术策略与蓝图」,并将「智慧医疗」列为重要应用方向,已携手产官研医打造「生医产业跨域整合实验场域」,提供包括「人机互动可用性实验室」、「智慧手术机器人实验室」、「模拟断层扫描室」、「模拟普通病房」、「模拟手术室」、「模拟加护病房」等开放式验证空间,导入资通讯技术让医材产品整合成系统,提供产品开发所需的拟真医院情境,可让产品进行反复修改验证,解决医材研发与临床医师双方痛点,降低患病率与延缓疾病发生,也纾解了医疗人员的负担、提升照护品质。
不仅如此,因应未来多数中高阶医材在申请上市许可证时都需要检附可用性评估报告,场域更可提供业者可量化实证数据与符合国际法规的验证报告,加速产业落地。希望能在国际智慧医疗发展趋势下,抢先把握弯道超车的机会与国际接轨,推动智慧医疗产业发展及转型,达到更好医疗效果与生活品质,创造新一波经济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