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名新冠肺炎死者临床分析曝光 医:肺里有大量黏液窒息而死!过程很痛苦
▲大陆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图为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治疗患者。(图/路透社)
大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龚作炯对25名新冠肺炎死者进行研究,发现所有患者均死于呼吸衰竭,「他们是窒息而死,因为肺里有大量的黏液,氧气无法进入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输氧也无法吸收,最后就窒息,这时候输氧不管用了。这与SARS患者最终结局类似,肺部形成透明膜,气体无法交换。」
医学论文平台《medRxiv》近日发表来自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论文──《25例新冠病毒肺炎死亡患者的临床分析:中国武汉单中心的回顾性研究》,论文通讯作者就是龚作炯。
这项研究旨在总结新冠肺炎患者中死亡病例的临床特征,希望及早发现重症患者并降低其死亡率,在25个死亡病例中,所有患者均死于呼吸衰竭。
▼A1与A2、B1与B2、C1与C2分别为三名患者的早期与晚期胸部CT扫描。(图/翻摄《medRxiv》)
《DeepTech》专访龚作炯时提问,「有人描述新冠肺炎患者死亡的场景是这样的:一直呼吸困难,直到最后几分钟,病人全程清醒。病人会呼救,会哭着喊着说『医生你救救我…… 』,伴随着剧烈地挣扎,直到呼出最后一口气。」
龚作炯回答,「这是有可能的。病人上有创呼吸机,包括气管插管,他不能够表达,但有时疾病并没有造成神智障碍或者意识的丧失,最后表现的是呼吸衰竭,所以说这个过程是很痛苦的。」
龚作炯说,「他们是窒息而死,因为肺里有大量的黏液,氧气无法进入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输氧也无法吸收,最后就窒息,这时候输氧不管用了。这与SARS患者最终结局类似,肺部形成透明膜,气体无法交换。」至于被问到「这些黏液从何而来?」他回答,「主要是肺部炎症的炎症分泌物,并可能包含一些坏死脱落的上皮细胞。」
这些死亡患者的病程发展跟很多因素有关,包括呼吸支持方式和时机,也与早期预警有关,当然跟基础疾病的轻重更相关。龚作炯建议,现在要建立一个预警的评价体系,以便能更早、更主动地干预,才能降低病死率。
▼25名死亡病患的一般临床特征。(图/翻摄《medRxiv》)
研究人员梳理出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今年1月14日到2月13日期间25例死亡病例,分析其临床记录、实验室检查结果和肺部CT结果。
25个死亡病例中,男性10人,女性15人,患者平均年龄为71.48±12.42,病程在6天到15天之间,所有患者均死于呼吸衰竭,这表明肺部是新冠病毒的最主要靶器官。
所有患者都有基础病,其中16例有高血压,10例有糖尿病,8例有心脏病,5例有肾脏疾病,4例有脑梗塞,2例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例有恶性肿瘤,1例有急性胰腺炎。
除了肺部,死者的器官损害有心脏、肾脏和肝脏。在死者最后一次检查中,有17例白细胞总数升高,18例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22例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大陆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图为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治疗患者。(图/路透社)
90.5%的死者发生了PCT(降钙素原)水平升高,PCT是细菌感染的诊断标志物。死亡前CRP和SAA升高的比例分别为85%和100%,这表明死亡患者存在严重的炎症级联反应。CRP是炎症指标,它在宿主防御入侵病原体以及炎症中起着重要作用;而SAA是一种血浆蛋白,可在炎症过程中转运脂质。
研究人员总结称,年龄和基础疾病是新冠肺炎患者死亡的最危险因素,细菌感染可能也是加快死亡的重要因素,营养不良在危重症患者中常见。
此前一项4021例确诊病例的研究显示,近半数患者年龄在50岁以上,占比47.7%,其中60岁及以上人群占26.2%;从病死率来看,60岁及以上患者病死率为5.3%,明显高于60岁以下患者的 1.4%,且多有合并症。此研究也印证老年人病死率更高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