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常见重训项目 恐让血压飙到300mmHg! 必知正确练肌力要领

研究建议,有高血压重训初学者最好从卧推开始做起,不要轻易尝试加重的深蹲或硬举,以免血压突然窜高造成危害。(示意图/Shutterstock)

过去大家对老人的印象就是会变瘦、变没力,渐渐到很多事情都做不成。而现在我们认知到少症身体影响,因此会开始从营养与运动两方面下手来避免肌少症。阻力型运动相对来说成本较低,对增长肌肉又非常有效,是避免肌少症时的运动首选。

虽然所有的研究都告诉我们,在长期来说,多运动,做阻力训练,是能增进健康、减少肌少症的。然而在运动出力过程中,会不会有影响呢?如果本身已经有关节问题,再进行大重量的训练,会不会更破坏关节?还有,每次运动都很喘,运动时量起来血压好高,这个血压突升究竟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会不会造成健康疑虑,甚至影响到生命安全?都是我们值得注意的问题。

对有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正确练肌力的知识非常重要。(图/照护线上提供)

●重训对心血管的影响

首先,练不同的运动,确实会造成心血管不同的变化,负责供给全身血液左心室在厚度、质量、或腔室大小都有不同的表现。假使平时比较练耐力,像跑步这类的运动,那左心室壁会变厚,左心室腔室容积也变大。如果平时多是做重训之类的训练,运动员的左心室壁变厚,但左心室腔室容积没有改变。在这样的改变之下,练重量的运动时运动员心跳速度加快,血压上升,每次心脏供血量也上升。

1985年时有篇论文,纪录了富有经验的健身者在做阻力训练时的血压变化。他们于受试者上臂动脉内置入导管,连续测量血压。发现受试者在做向心收缩的阶段,也就是出力举起重物时候收缩压和舒张压都会快速上升,等到开始做离心收缩时,血压则会下降。

运动对血压的影响。(图/照护线上提供)

那这些健康、有经验的运动员在负重重训时,血压上升是上升到多少呢?根据这个研究,利用蹬腿机做腿推举(double-leg press)时血压上升最多,平均血压会上升到320/250mmHg,其中一人甚至血压高达480/350mmHg!而做单臂弯举时,这些受试者的血压平均则是255/190mmHg。看起来真是非常惊人的高呢!

如果觉得这样的数据太老,在2010年时也有篇研究,为了避免年轻运动员因主动脉剥离而丧命,进而探讨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的生理变化。研究结果发现跑步、游泳等有氧运动练习只会造成少许的血压上升,让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血压多介于在140 mmHg到160 mmHg之间,在最费力的有氧阶段可能达到180 mmHg到220 mmHg。然而,大重量的阻力训练则经常性地让运动员血压超过300 mmHg。

这样突升的血压可能会导致一些悲剧。因此,这篇研究建议,要练习重训之前,最好要先做过超音波确定主动脉的状况,也就是要确定主动脉没有扩张变大的情况才练习重训。若本身有主动脉扩张问题,练重训就顶多练到用自身体重50%的重量,并且是做对血压影响最小的胸推即可。

这些研究的研究对象均是健康运动员,而非高血压患者或运动新手,因此这些血压变化并不是因为身体不好或动作不正确而引起的。看到这里,大家可以了解一件事情:大重量重训会造成突发性的血压上升,并且上升至300mmHg左右。

●问题是加太重还是动作?

既然我们看到重训会造成突发性的血压上升,我们会继续问,那每一种阻力训练的动作都会让血压上升吗?究竟这样的血压上升,是外在加了太多重量,还是有些动作就是会让血压上升呢?

一篇2019年的论文从1125篇文献中找出适当的16篇分析,认为在做高强度阻力训练时,血压的变化与「外加重量」和「动作姿势」都有关系。会让运动者有最高腹内压的动作是深蹲,接下来是硬举、蹬腿,用来练胸肌的握推则最不会升高腹内压。

研究认为,原因在于「努责」。努责就是Valsalva maneuver,重训者常为了增加脊柱躯干稳定度,而使用努责法,在闭气时用力。初期时,努责会让胸腔和腹腔压力上升,因此血压会上升,但接着又因为胸腹腔的压力大,下肢静脉的血液难以回流,又导致血压降低。在试图举起愈大重量的时候,健身者愈会使用努责闭气,因此加上愈大的重量,就愈容易血压上升。

因此这篇研究建议,有高血压的重训初学者最好从卧推开始做起,不要轻易尝试加重的深蹲或硬举,以免血压突然窜高造成危害。

●大重量与低重量对肌肉生长

可能很多人会问:「可是,练重训就是要大重量才有用啊!没有足够的压力,怎么促进肌肉的生长?」

重量怎么选确实是个很大的学问,我们也来看看一些研究的结果,以下大重量和低重量的根据,都要先看此人「只能做一下动作的最大重量」,我们把这个定义为1RM(1 repetition maximum)。假如某人深蹲时能做一下的最大重量是负重50公斤,那1RM=50公斤,在以下各种研究中,低重量通常设定为指小于60%或小于50%RM,也就是负重小于50 * 50%或60%=25到30公斤。高重量负荷则是指大于65%(有的研究则会设定在80%),也就是负重 32.5到40公斤以上。

总之,每个人的大重量或低重量是不一样的,端看本身的RM,也就是原始能做一下的最大重量而定。

好的,那我们再来看看,是否练重训一定要做到大重量,才能真的避免肌少症。

在2013年,一篇关于阻力训练的回顾性论文探讨着「是否训练时有所谓的最低强度」,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肌肉生长呢?」。

结论认为,若研究对象并非运动员,而是没受过训练的一般人,利用小于50% RM的低重量训练程度就能促进肌肉生长,而且这里所谓的肌肉生长,是代表于功能上、外观上、或身体代谢上,肌肉生长均达到有意义的程度。换句话说,这篇研究结果并不认为一般人需要做到大重量,低重量就能达到有意义的肌肉生长。

低重量也可以促进肌肉生长。(图/照护线上提供)

在2016年,有篇关于阻力训练的综合分析论文探讨在大重量与低重量训练时,肌肉是否会有不同的变化。研究认为,当使用大重量(大于65%RM)时,健身者的肌力确实增长较多,然而若是讨论肌肉量的上升幅度,大重量训练并不会让人增加更多的肌肉量。因此这篇论文总结是,对未曾受过训练的一般人来说,小于50% RM的训练程度就能有效地促进肌肉生长与肌力上升。

2017年另一篇探讨阻力训练的回顾性综合分析论文同样认为,训练重量较重时,可以增加受试者的最大肌力。但若考虑增进肌肉质量的话,大重量与低重量达到的结果是没有差异的。换句话说,假使你希望存多一点肌肉本的话,并不需要太执著于大重量。

有些研究也不认为大重量就能更有效率地提升肌力,2018年一篇研究健康男女锻炼背部肌群的研究结论认为,用大重量(80%RM)和低重量的结果,背部肌力上升的幅度是差不多的,两者肌力增幅没有显著差异。

●重训怎么练?

好了,所以我们知道,长期来看,重训能控制体重,增加肌肉质量,让人肌力增强,远离肌少症。但短期也可能让人受伤,对一些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来说,千万不要躁进到自己身体无法负荷。

因此怎么练才安全呢?要做重训前,请了解每个动作的正确姿势,当姿势正确,就能减少受伤的机会。从自身体重的徒手训练动作开始做起,像是深蹲、伏地挺身臀桥弓步蹲这些不需要器材的动作,都是徒手训练的好方式。如果当你要挑战更多重量时,仍要注意姿势,加重后就无法维持好姿势的话,宁愿重量往下降,做好正确姿势,避免受伤。

另外,要呼吸。很多人在出力做重训时,会忘记呼吸,或企图用闭气来让躯干更紧,以举起更多的重量,但这时腹内压和血压会急遽上升,有心血管疾病者最好还是避免这样的行为。尽量保持出力时吐气,用正常的呼吸节奏,减少闭气出力,才能减少血压爆表的机会。

那重训时要怎样选择适当的重量或组数呢?哪一种比较不会让血压变高太多呢?一份发表于2020年,针对正在用药控制高血压的中年人做的研究结果显示,当最大重量设定在50%RM时,组数多较多、每组做的反复次数比较少(例如每次做5下,但反复做个九组)、且中间间隔比较短的话,心血管的负担会比较大。相对来讲,若设定每次做15下,但共做个3组(组数少,每组内反复动作次数较多次)其血压、心跳的变化就没有那么大。

所以,当重量固定于50%RM的时候,一组反复次数多一点,做的组数少一点,心血管负荷较低。一般来说,找个可以重复12到15次的重量,每次做个3组,是大致可行的办法。每组之间的休息时间可以捉在两分钟左右,小于一分钟的话会带来太大的心血管压力。另外,还有些研究则建议在每一组内,每次做反复动作之间也可以多休息一点点时间,来减轻阻力训练对血液动力学的快速变化。

正确练肌力,保护心血管也很重要。(图/照护线上提供)

或许这样的训练法并不是大家心目中最有效率增长肌肉的方式,却是相对来说对心血管比较安全的,而本身有危险因子者最好还是选择安全一点的路。

另外,假使你过去没有什么运动习惯,最近才刚为了减重与控制慢性病而开始健身,或本身有动脉粥状硬化等危险因子者,甚至可以考虑先做个超音波检查确定主动脉是否有扩张,再依自身情况调整运动菜单内容。(编辑梁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