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秒接触就会传染!陆专家警告「在办公室要戴口罩」:不通风风险很高

▲上海街头民众都戴上口罩。(图/路透

记者郑思楠/综合报导

15秒接触就染病说明武汉肺炎新冠病毒,COVID-19)传染性特别强吗?为什么有轻症患者突然病情加重去世?为什么核酸检测「假阴性现象频发?大陆国家级医疗专家王贵强对此一一解惑,他指出,「15秒接触造成传播是完全可能的,别说15秒,2秒也会造成传染,所以防护很重要。」

据《新华社》报导,王贵强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作为国家级医疗专家,受大陆国家卫健委调派,赴安徽等地指导危重患者的救治工作,并参与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第五版的修订工作,代表专家组参加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记者会

问:最近出现15秒接触就导致感染新冠病毒的例子,说明新冠肺炎传染性特别强吗?

王贵强:这个病毒总体来说传染性是比较强的,15秒接触造成传播是完全可能的,如果没有防护,局部病毒量又很高,不在于多长时间,一句话工夫飞沫就可能到了,你就被感染了,别说15秒,2秒也会造成传染,所以防护很重要。

问:什么是气溶胶传播,有什么特定条件

王贵强:形象地说,气溶胶相当于阳光照射下,你看到房间里飘浮着的很小的一些尘埃,所以气溶胶传播在呼吸道传染病中,是很重要的一个传播方式,但是,气溶胶传播有特定条件,不是说有气溶胶的地方都传播。

环境的大小很重要,单位体积里病毒的密度是决定性的。比如,病毒如果漂浮在大气中,在室外的环境,传染的概率是极低的,所以我们强调,在室外、大街上这些地方一般不会造成感染。如果在小环境里,譬如动物实验做培养的实验室空间,包括现在做核酸检测的空间,都可能形成气溶胶飘浮在空气中,保护不好就可能造成传播。

在特定工作环境,空气不流通也会产生传播风险。譬如办公室通风,有好几个人曾在里面办公,虽然这间办公室不再用了、没有人了,但可能仍然有气溶胶,进去后不防护就有可能被感染。

电梯内这样的环境也是高风险的。在这种场合,建议大家做好防护。我们一直建议,身处不通风的小的区域里要戴口罩,这本身就是针对气溶胶传播的防护措施。目前,这个措施对气溶胶的防护是有效的。

医护救助病患。(图/路透社

问:为什么有些患者病情危重,有些患者却能够居家自愈?

王贵强:同样一个病毒感染的患者,有的是轻型,有的是普通型,还有的是重型,这与个人的机体免疫状态密切相关;目前,新冠肺炎病死率比较高的患者主要是老年人和有基础病的这两类,原因是老年人抵抗力较差,免疫状态不那么好,有基础病的患者在感染新冠肺炎期间可能会加重基础病,譬如,患者有慢性支气管炎合并病毒感染后,会出现继发的细菌感染,病情就容易恶化。

问:为什么有轻症患者突然病情加重去世?

王贵强:免疫是把双刃剑,机体免疫活化试图清除外来病原微生物时,会导致机体自身的伤害;如果病毒量大,免疫又很强,会出现比较剧烈的局部斗争,造成局部的炎症细胞损害,就是所谓的炎症因数风暴,这个时候病情可能恶化,所以,有时候免疫越强 , 反而病情越重、进展越快。

我们在诊疗方案里提到,有条件可以做细胞因数检测。如果有明显的炎症因数风暴,有大量炎症因数释放,就不要让它有过强的反应,可以用激素、丙种球蛋白药物来解决炎症因数风暴问题,或者通过血液净化、血浆置换减少炎症因数。感染后出现炎症反应是必然的,这是一个正常免疫过程,但是过强的免疫反应对机体伤害较大,我们希望有所控制,有所抑制。

问:为什么核酸检测「假阴性 」现象频发?

王贵强:第一个因素是检测技术敏感性问题,就是检测技术本身。首先是检测手段的特异性、敏感性是不是足够好;其次是操作过程中是不是非常规范,采集标本也是很有学问的。所以,在第五版诊疗方案里,我们建议改成鼻咽拭子,原来只是说咽拭子,目前,从呼吸道传染病看,鼻咽拭子的检测阳性率更高一些,包括甲流乙流,都是以鼻咽拭子检测为主。

第二因素是疾病本身。新冠肺炎是呼吸道的传染病,病毒大部分是通过呼吸道进入体内,所以上呼吸道的病毒量相对可能比较多。病情进展到一定程度后,主要感染肺,大量病毒在肺里繁殖释放,导致肺部炎症。这时上呼吸道的病毒量有可能就少了,因为呼吸道黏膜本身有一定的免疫状态,天然免疫发挥作用,上呼吸道检测有可能就是阴性。这个时候下呼吸道标本的检测,阳性率一定是高的。但是,刚得病时,下呼吸道不一定能检测出来,要等出现肺炎、咳嗽有痰,它的阳性率一定是高的。这是疾病本身特点决定的。

问:目前抗病毒药的研发情况怎么样,出现特效药了吗?

王贵强:目前这几种药还没有资料出来,个案报告还不能下结论,只能说看到比较好的苗头而已,包括瑞德西韦克力芝等。第五版诊疗方案还是说目前没有确切的抗病毒治疗药物,可以适用的就是干扰素喷雾、克力芝这些药物,还有很多药物在研究,像阿比多尔,这些都在做研究探索,目前还没有定论。

问:疫情拐点大概什么时候能到来?

王贵强:疫情拐点要从两方面看,一方面看武汉、湖北地区的病人流动性是不是控制得很好,这是第一位的;另一方面是其他省份的病人是不是及时得到有效的诊断和隔离。如果这两方面都做得很好,我想很快就会看到所谓的拐点。目前,整个发病率有下降的趋势,增幅不那么大了,但还不能说拐点来了。可以说这是个好现象,预示着各地的防控力度在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