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类型黑眼圈大解析 KO有妙法
近来全台湾民众都陷入动物园新同学「圆仔」猫熊的欢乐中,但是如果可爱的猫熊眼跑到我们脸上,那就一点也不可爱了!根据东方快线网络市调于2012年10月的调查指出,台湾有57%的女性为黑眼圈所苦,黑眼圈不仅破坏了外貌的美丽,更会造成职场、生活、感情上的多方困扰。
▲黑眼圈成因不同,解决方法有不同,对症下药才能正确消除黑眼圈。(图片/华人健康网)
不过,黑眼圈可不是只是单纯的黑色素沉淀这么简单,可细分为4种不同类型的黑眼圈,从成因到症状、解决方法都大有不同,快照一照镜子,看看自己的黑眼圈是属于哪一种吧!
1.色素型黑眼圈
黑眼圈的颜色偏深浅不一的咖啡色,有肤色不均匀的感觉,根据皮肤科医师郑国良表示,这种黑眼圈大多是遗传所致,或是长期曝晒在日晒底下,又没有好好卸妆、爱吃刺激性食物,都是导致色素型黑眼圈的原因。
2.血管型黑眼圈
颜色偏红、蓝色,严重的话则会是乌青色,这类型的人通常是过敏性鼻炎、慢性鼻塞的患者,或是有配戴隐形眼镜习惯、又常用电脑、用眼过度的族群。
3.混合型黑眼圈
意指混合色素型与血管型两种黑眼圈的特征,在眼下呈现深浅不一的暗红色或是蓝黑色,通常是因为本身常熬夜、没有做好防晒,又有过敏性鼻炎或用眼过度所造成。
4.结构型黑眼圈
外观看得出明显的眼袋或泪沟,通常是年龄较大,眼皮老化松弛所造成的皱折纹路与眼袋所致,治疗方式也比较麻烦,须要靠玻尿酸注射或是肉毒杆菌改善,或是割除眼袋等手术。
▲郑国良医师讲解黑眼圈4大类型,对症下药才能正确消除黑眼圈。(摄影/罗诗桦)
血管型混合型 黑眼圈最常见
在这4种黑眼圈类型中,又以「血管型黑眼圈」最常见。根据郑国良医师临床经验发现,黑眼圈求诊患者中,有5成以上几乎都是黑色素合并血管型,或本身就是「血管型黑眼圈」。
眼周肌肤是人体皮肤中最薄的部分之一,仅约脸部肌肤1/3至1/4薄,有些部位甚至薄得透明,皮下血管状况因而显得更清楚。
若再加上过敏性鼻炎、异位性皮肤炎、睡眠不足、压力大导致局部血液循环不良,令静脉血管扩张、微血管增生,或者是生理期前后、怀孕期间贺尔蒙造成的血管肿胀,都会致使眼周皮肤浮现暗蓝色调,于是造成或加重了血管型黑眼圈的情况。
KO黑眼圈有方法
血管型黑眼圈成因复杂,一般美白保养品或是眼霜对於单纯色素型黑眼圈较有效果,能够靠减少黑色素沉淀来改善黑眼圈,不过对于大多数的血管型黑眼圈患者来说,除了日常保养、防晒不可少,也可以借由现有的雷射科技来去除眼部浅层血丝、深层静脉及黑色素,达到根本治疗的效果。
除此之外,维持生理作息正常不熬夜、避免吃刺激性食物例如咖啡、浓茶,也是对抗黑眼圈必备法则,唯有让身体的机能代谢都维持正常,改掉不良习惯,才能让黑眼圈消失无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