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费高、定义难!」政府积极推长照险 投保率却仅2%

政府积极推动长照险,但投保率仍偏低。(图/记者徐文彬摄)

记者许雅绵台北报导

高龄社会到来,政府积极推动长照险,但2016年长照险新契约件数仅4.5万件,创近4年最低纪录,投保率仅逾2%。寿险业者认为,长照险民众买单的主因为「保费高、买不起」、「定义难、赔不到」。

传统长照险是依巴氏量表,或其它临床专业评量表,判定被保险人有失能、失智情况,届满免责期间后,才符合给付条件,且需逐年确认是否符合长期照顾状态的存续,富邦人寿表示,客户认为长照险的理赔认定不易清楚明了,因此多持保持观望态度

台湾人寿业务二部协理邓贵美则认为,长照险商品结构及长照的定义上,业务员需要花费很多时间说明,但实际上却也难讲得清楚。例如客户常询问失智是否能申请,但长照险失智有区分程度,需判断失智的程度是否符合,这都牵扯到医学,要讲得清楚确实有难度。

目前市场上有三大类具「长期照顾」概念的保险,依商品种类推出时间来看,从最早的传统长照险,然后类长照险(特定伤病险)、以及近两年兴起的残扶险

▼长期照顾概念保险分类图,点图可放大检视。

相较于第一代的传统长照险,需定期复检确认符合长期照顾状态,民众往往觉得长照险理赔较为严苛,认定程序繁复,也让传统长照险推动不易。

不过,随着民众对于未来可能发生长照需求意识日益提升,后续市场上有许多针对长期照护风险移转的不同类型商品,如以「伤病」或「残废程度」来判断的照护类型商品(特伤照护险、残扶险),民众也留意到这类型商品,目前这二大类保单销量已超越长照险。

这三大类保单主要差异,在于理赔认定标准不同,类长看险以「特定伤病」作为理赔判断标准;而残扶险以金管会公布的「11级79项」残废等级表作为理赔依据标准,补足长照险与类长看险的保障缺口

而残扶险优点在于保费便宜,依据残废等级表理赔、残废定义明确销售时容易让保户理解,且无论是疾病或是意外导致残废,只要符合残废等级表,都提供理赔,适合经济不宽裕的小资族、及年轻族群,及早建构残废照护保障。

老人示意图。(图/记者徐文彬摄)

至于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长照险?富邦人寿建议,可从「未来可能需求」、「目前的预算」两点去详细评估,其中透过工作属性生活型态家族病史等去考量,由于人生年龄层面临长期照护风险有不同,少年、青壮年以失能为主、而老年则包括失能和失智。

保额多少才足够?根据统计,国人年纪超过65岁后,平均每5.7人就有一人失去自我照顾能力,平均需要长期看护的时间约7.3年。以居家照顾来说,日间照顾每月需3~4万元,全天照顾则动辄6~7万元,再加上其他长期支出,一年80万元跑不掉,一年80万乘上平均看护期7.3年,那么,一个人一旦进入长照状态,至少要准备600万元。

中国人寿副总苏锦隆表示,民众投保前应先评估自身需求、了解保单特性后再进行投保,才能买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保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