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甘沦为西方科技与战力的鱼肉──清代儒士的思路变革(五)

鸦片战争相关位置图。(时报出版提供)

1840年6月,英国舰队懿律领军下驶抵广州。不过令林则徐失望的是,英军并未攻击林则徐新近部署的防御工事,只留下四艘船舰封锁水路通道,其余船只继续北行。七月,英军再以两艘船舰封锁宁波,并占领浙江外海舟山岛上的城镇,以掐住长江的咽喉。英军在当地知县自杀后,于此地留下一支驻军与一名传教士通译,便直至北河河口,逼临护卫天津交通要道的大沽。一八四○年八、九月间,英方与深受道光信任的直隶总督文渊阁大学士琦善进行谈判。琦善说服英国人离开北方返回广州,以利完成协定,道光因琦善成功劝离英军而龙心嘉悦,擢升琦善为两广总督。前一年承命任两广总督一职的林则徐,因处置失当遭解职,流放伊犁。

达成协议 割让香港岛

一八四一年一月,琦善与英方达成协议,割让香港岛,赔款六百万元,中、英双方公文平等往来,十天内恢复中、英的广州贸易。道光接到协定内容的奏折之后大为震怒,谕令革除琦善的职务,判处琦善「斩监候」刑,后改判流刑

巴麦尊同样也不满义律未能从中国压榨更优渥的条件。在一八四一年四月的一封私人信函中,巴麦尊撤免义律的职权,拒绝批准这份协定,他叱责这位前任商务总监督:「阁下违背、怠忽所收到之训令等;阁下本应善用自身军力,但却蓄意不为;阁下明无必要,却接受低于奉命所应争取的条件。」巴麦尊特别恼怒义律舍弃舟山,未能坚持索求遭销毁之鸦片的赔款,而仅仅得到香港这座「荒芜、人烟罕见的岛屿」。嗣后,璞鼎查(Henry Pottinger)爵士走马上任,接替义律担任在华的商务总监督一职,继续与清廷交涉。在给璞鼎查的最后一道训令中,巴麦尊坚持必须与皇帝本人签署协定。「女皇陛下的政府不容许在英、中的和解过程中,中国人以不合理的举措取代了人类的合理做法。」

秉承新训令的璞鼎查于一八四一年八月抵达中国,他发现在中国的局面已有一触即发之势。广州城附近的乡间爆发三元里事件,这场战事是由乡绅组织地方义勇举事发难,若干英军死伤。英方随之摧毁虎门要塞,击沉中国的舢舨廓清滨水地带,占领部分广州城。英军在广州官员同意支付六百万元后撤离,但这六百万元是作为广州城免遭洗劫的赎金,或者是先前义律与琦善达成协议的赔款,抑或是两年前被销毁之鸦片的赔偿金,双方并没有一致的共识。

蒸汽动力发挥作用

一八四一年八月底,璞鼎查与英国舰队一同北上,厦门、宁波相继失守,英军又占领舟山。来自印度的英国援军于一八四二年晚春与璞鼎查的军队会合,之后璞鼎查又发动新一波的攻势,目的在于切断中国主要河道交通与运河通道,逼迫中国投降。八旗兵勇奋力鏖战依然无法抵挡英军的攻击,六月,英军攻克上海,七月,镇江失陷。就在兵败的消息确实之后,清廷的主战大员(海龄)随即举家自尽。此时,大运河河道与长江下游水路皆遭英军封锁。璞鼎查拒绝清廷请和的要求,继续向长江下游的重镇、曾是明朝都城的南京挺进,而于八月五日兵临南京城下。满清政府立即求和,八月二十九日《南京条约》译成中文,由时任钦差大臣的两江总督耆英盖用关防亲笔画押。道光于九月覆可条约内容,维多利亚女皇则于十二月底批准该项条约。

我们在进一步评价《南京条约》与《南京条约》善后附约之前,有必要加以强调,一八三九至一八四二年间的鸦片战争,在军事方面有何等重要的历史意涵。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不仅在出乎意料的状况下初尝惨败滋味,同时亦见识到西方军事科技与战术的革新。最重要的是当属蒸汽动力船舰在海战中发挥作用,这点可由英国战舰「复仇神号」(Nemesis)的作战纪录看出。「复仇神号」是一艘非使用铜皮包覆的明轮铁壳船,靠风力与以木材、煤为燃料的六座蒸汽锅炉为动力,即使天候恶劣,时速也可以维持在七至八海里。「复仇神号」吃水只有五英尺深,所以能在任何风势或潮汐状态下于沿海浅水处活动。在广州虎门一役中,「复仇神号」即在浅水处往来巡曳,发射葡萄弹(grapeshot)、运送人员,在风平浪静时拖曳船只。在上海战役中,「复仇神号」也把几艘配备重砲的军舰拖往远处海面上,让它们得以砲轰射程内的上海,并充当运输轮将英军直接运抵码头。这场战役还没结束,类似的新蒸汽船驶抵中国海域;倘若英军储备足够的燃料,这些船只就能源源不绝地为英军补充兵力。

但是,大清国亦非只是坐以待毙,甘为西方科技与战力鱼肉。林则徐职司广州政务时,曾责成文士搜集广州与新加坡刊印的书籍,以探访西方的讯息。林则徐还请一位美籍传教士翻译一部国际公法著作的部分章节。而且,在一八四二年中英交战时,英国人也发现清朝官员正力图追赶西方的新科技。英国人在厦门发现了一艘几近竣工、仿造英国双层甲板的战舰,舰上配备三十门火砲;这艘战舰几乎已可下水航行,还有其他同类型的船舰正在赶造。在吴淞,英国人发现五艘中国新造的明轮船舰,船上配有黄铜铸造的大砲。在上海,英国人扣押了十六门崭新的、漂亮的十八磅重火枪枪身之上有准星,从准星孔可以看到燧石的装置。所有这些枪身被固定在设有铁轮木架上。至少若干中国人已察觉,外夷破门而入固然是奇耻大辱,但也未尝不是一种刺激。(上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