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女作家走绝路 医师:写作纾压有危险...可能会更忧郁

▲忧郁意图。(图/记者周宸亘摄)

文/沈政男精神科医师

困在回忆里的瓶中美人

一位曾罹患重度忧郁症的女作家,以自身「青少年时期补习班老师诱奸」的创伤回忆,写成了自传体小说,获得不少回响,然而就在小说出版后不久,也传来她自杀过世的消息,不禁让人想到了美国早夭诗人普拉丝。

普拉丝也从青少年期就罹患忧郁症,多次进出精神病院,后来遇到了名诗人泰德休斯,普拉丝对其风采才华大为折服,不只在他引导下走上写作之路,两人也坠入爱河,并结为夫妻。但婚后泰德休斯出轨,普拉丝受到打击,情绪更加恶劣。普拉丝的最后一本著作是一本名叫《瓶中美人》的自传体小说,书中影射了泰德休斯的外遇情节,小说出版一个月后她自杀离世,死时三十岁。

一般认为书写具有疗愈功能,可以借由文字叙述来整理生命经验、抒发当下情绪,然而文学的疗愈功能是有极限的,对于一个人内在最深层的创伤经验,如果当事人不是处在身心平稳的状态之下,就冒然进行大规模的自我挖掘,这对于书写者来说未必有利。

▲写作的自我疗效果是有极限的。笔记本示意图。(图/取自LibreStock)

写自传体小说是一种回顾与反刍,而对一个曾罹患重度忧郁症的人来说,进行回顾与反刍这样的动作最好谨慎,因为有可能透过巨细靡遗、历历在目的文字回溯,把自己又带回到当初受创的场景,造成二度伤害。在忧郁状态底下,人容易钻牛角尖,一直往负面事物回想,使得情绪更加低落,而情绪低落以后,又更会往负面回忆里钻,形成恶性循环,难以自拔。

即使忧郁症已经控制平稳,要进行「青少年时期被老师诱奸」这样沉重的书写,也最好确认,自己是否从这段创伤回忆走了出来?如果还没走出,应接受心理专业协助,而非借由书写来自我疗愈。

书写创伤回忆的另外一个常见意图是控诉与报复,亦即借由影射手法,将加害人行径间接公诸于世,台湾文坛先前已有类似作品出现。只是这样的复仇手段,往往还没伤人就先伤到自己。

▲忧郁示意图。(图/达志/示意图)

自我揭露式的文学创作,易因赤裸真诚的书写打动读者而受到欢迎,然而这类书写最大的副作用,是作者下笔时如果处在情绪风暴之下,什么都敢写,一旦情绪平稳之后,看到那些回忆被印成铅字,却未必能够消化出版社见到这类创作应谨慎辨认,到底是勇敢的自我挖掘,还是尚未学会刹车的创作生手所做的激情演出。真正有文学价值的创作,即使是书写创伤回忆,都必须在作者身心状态稳定下才能完成。

作者介绍沈政男,台大医学系毕业,双生涯者(精神科医师、时事散文家),现为多家媒体专栏作家

★图片为版权照片由达志影像供《ETtoday东森新闻云》专用,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未经达志影像许可,不得部分全部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