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烦躁、不耐烦...是躁郁症?医破迷思揭「9大关键征兆」 

▲躁郁症患者会有情绪高昂易怒、易激动等症状。(图/取自免费图库pakutaso)

记者赵于婷台北报导

「躁郁症」是众所皆知的精神疾患,但并不是像多数人认为「烦躁、不耐烦」就是罹病。医师指出,躁症持续一周以上以情绪躁动与高亢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主要病征包括「情绪高昂易怒、易激动、目的取向活动高风险享乐活动增加、睡眠需求减少、多话、注意力不集中、自尊膨胀和思考飞跃等。

台北市立联合医院松德院区社区精神科张祺康主治医师指出,有些人常常用「今天很躁郁」来形容自己或他人,但一般人认为的烦躁、不耐烦,并不是躁郁症的症状,其实躁郁症是一种慢性病,患者在青年期发病后,会出现情绪狂躁期和忧郁期,这种在天平两极摆荡的状况叫作「双极症(bipolar disorder)」。

▲躁郁症的郁期会有情绪低落、睡眠失调等问题。(图/取自免费图库Unsplash)

张祺康说,躁症主要病征包括情绪高昂易怒、易激动、目的取向活动、高风险享乐活动增加,如性、金钱活动增加,睡眠少、自尊膨胀和思考飞跃等,症状会持续一周以上;而「郁期」指的是持续二星期以上的低落情绪、失去兴趣、睡眠失调、食欲改变、疲劳或失去活力、思考讲话速度变慢、专注力下降、无用感及罪恶感、自杀意念等。

躁郁症患者常常处在情绪的交互蹲跳中,需要固定服药才可稳定病情。但张祺康也提到,有些患者虽然病情稳定,但仍会因为担心压力发病,而无法面对生活上的挑战,例如有些患者常常会为了追求人生的自我实现,反而不断让自己反复处在让容易发病的环境中。

张祺康提醒,有类似躁郁症状的人,千万不要忌讳就医,已经确诊的患者,可透过定期服药稳定状况,但除了遵照医嘱按时服药外,一定也要更进一步了解自己,并在过程中不断摸索,才能和疾病和平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