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聪坚博士:应推动自立支援模式

南开科技大学民生学院院长陈聪坚博士。图/严强国

启动华人自立支援照顾蝴蝶效应-我要回家」新论述,将于六月由本报系举办「2018创新乐龄健康暨多元智慧服务变革趋势」高峰会中,邀请南开科技大学民生学院副院长陈聪坚博士做专题发表,活动报名免费,精湛可期,欢迎踊跃上网报名参加。

据南开科技大学福祉科技与服务管理教授兼民生学院副院长陈聪坚表示,在家过完生命最后一段,对长辈来说已是不可能的梦想,为何?大家落入了不当照顾模式漩涡,其原因含:

1、机构照顾人力不足,照服员无法满足个案的需求,即是个案照顾的差异化,到了夜晚因怕长辈起床上厕所发生危险,在照顾人力又不足下,就进行约束(捆绑)、药物控制,约束当然就对长辈包尿布,在那一刻已让长辈失去自立照顾的意志。而约束让身体退化速度更快,长期卧床、挣扎的瘀青、压疮褥疮接踵而来,大家可以想像当自己的额头、鼻子、背部痒,连翻身抓痒的机会都没有,这种照顾是否是一种虐待?还是家属授权机构进行约束的虐待,这真是够讽刺的照顾模式,够荒谬的现代孝顺模式。

2、医疗与照顾模式的混淆,若个案因气装设呼吸管,若有拔除呼吸管立即危害生命的可能行为,我们可同意医疗的约束,但当只有鼻胃管、导尿管的个案,照顾机构应该积极进行自立支援照顾模式,让长辈能在独立自主、更健康、更安全,有机会实现再回家的梦想为目标

3、从事机构管理阶层、照顾人员及个案、眷属、政府评鉴制度对照顾模式的错误认知,不当的照顾模式大家习以为常,变成正当理所当然,共同打造了长辈回不了家的照顾模式。

陈聪坚说,日本政府为人口老化问题于1989年开始推办十年「黄金计划」作「社会福祉基础构造改革」,其改革最重要的理念是以使用者为主体,照顾计划的重点,是如何让个案活出自己!照顾计划不只翻身、拍背、抽痰而已,不要让个案长期卧床渡过余生,而是依个案的兴趣、嗜好来支援生活整体的照顾计划,照顾管理的核心价值即是自立支援。其系指个人依其人格自律存在,并以主体性之地位追求生存之道。自立支援照顾是日本长期照顾重要核心价值,坚持照顾是为每位长者意愿与尊严而存在,充分进行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ADL) 的照顾,确保解决大多数的日常生活功能的实际问题,提升个案的生活品质(Quality of life, QOL)。其中含两大原则:所有国人都必须维持自己健康、避免失能;所有服务提供单位必须着重让长者自立生活。

台湾「全方位照顾实务联盟」召集人林金立于2006年接触自立支援理论,赴日学习「自立支援」的理论与技术。日本早在1980年代开始推动由竹内孝仁教授提出的「自立支援」,不包尿布、不卧床、不约束,协助长辈提升自主生活能力,减轻照顾负担。为此还创立台湾自立支援学院,林院长实务经验涵盖居服日照、机构,是NPO创办人也是政策倡导的领头羊,2010年策动台湾第一个转型机构-同仁仁爱之家购入能力回复机启动转型,失败收场,失败主因:理论与技术了解不足、机构人员缺乏共识、整体认知氛围不足、长辈回家机构还能存在吗?机构:失能程度较严重,长者与工作者都缺乏自主生活观念,没有照顾目标、没有回家意识,陷入生活无色彩的照顾黑洞。企业经营角度:日照中心长辈到了晚上还是回自己家,长者本身及日照中心都希望维持现在或更好,意识是相同的。推动自立支援照顾首要在于意识的改变,所谓将心比心非我心将身比身让你入心坎。今日被约束的照顾虐待模式,下一个被绑在床上的可能就是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