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启动创新实验场」 科技融入生活真惊奇
▲成功晋级为「明日研究员」的21位科技小尖兵,其中最年轻的「明日研究员」才10岁。(图/工研院提供,下同)
「我很喜欢工研院的科技,希望将来有机会可以成为科学家」、「能够体验工研院科技宝藏基地,让我收获很多」,工研院特别邀请参与科工馆「启动创新实验场」闯关游戏,积分达到2万分以上、成功晋级为「明日研究员」的21位科技小尖兵,其中最年轻的「明日研究员」才10岁。「明日研究员」们于日前参访工研院创新科技研发基地,对于许多新科技已应用在日常生活,像是具备高负载高续航力的无人机,已在消防救灾和农业使用,还有不用一滴水就能够染色,具备循环再利用的环保布料等,小尖兵们都大呼惊奇,并称赞工研院的科技让生活变赞!
▲▼小小明日研究员深入科技大观园。
工研院行销传播处处长林佳蓉表示,莘莘学子是国家未来的主人翁、未来的希望。工研院除致力以创新科技带动产业发展外,也积极推动科技教育扎根培育新生代。为激发年轻学子对科技的学习兴趣,工研院与科工馆结合彼此在科研与教育的专长,创新建置的「启动创新实验场」十分受到喜欢爱新科技的学生欢迎,更有累积超过22万分的「明日研究员」头号粉丝。我们希望透过这个创新科技的实验场域,让学生们有机会更深入了解科技知识与创新应用,进而启发更多对未来科技的想像与投入科技创新。
此次「明日研究员」之旅带领小尖兵们参观工研院在智慧机械、绿能科技、循环经济、生医产业、AI人工智慧以及科技农业等领域的成果,体验这些新科技实际运用在产业及生活上,所带来的便利与效益。例如环保节能的「超临界流体染色与机能化同步技术」,染色过程中不用一滴水,还能同时赋予布料吸湿排汗等机能,已经在纺织业实际应用;还有已进行试量产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技术」,即使在室内照度只有三根蜡烛光度的弱光环境下,依旧能产生电力,驱动电动窗帘升降;以及全球首创先进生医科技的「泡沫式人工脑膜技术」,能够造福病患等。
▲▼验证课本知识,科技小尖兵访工研院大呼惊奇。
即将升上高一的傅同学对「钙回路捕获二氧化碳技术」最感兴趣,原因是他发现国中学到的化学原理真的应用在真实生活中,觉得深受感动并对学习新科技产生更多热情。另外,来自台北的12岁叶同学,这二年每到寒暑假,就会从台北到高雄参观「启动创新实验场」,已超过十多次,对于能够实地参访工研院许多新科技,特别是已经应用在警政、水利、交通等的「无人机队技术」备感兴趣,热爱科学的他希望未来能成为一名科学家。此外并参访「创新机械实验室」,试乘机械升降椅,体会智慧机械带来的便利生活;参观「LED照明实验室」,体验随着时间变化光线的智能LED灯,透过智慧照明感受不色温营造的多样化情境氛围;还有了解可监控全院近百栋建筑物电力的iPower系统,以集会聪明调控建筑物耗能的智慧型建筑物能源管理系统(iBEMS)等。此趟丰富的科技体验之旅,让这群小尖兵啧啧称奇,对创新科技有更深刻的认知。
参加「明日研究员」活动的小尖兵们纷纷表示,这次亲访工研院创新研发基地收获满满,不但验证课本学习到的知识实际应用在科技上,了解科技对生活带来许多便利与美好,甚至有人希望未来有机会加入工研院,从事科技研发。工研院用心耕耘科普教育,希望借由「启动创新实验场」与相关活动启发更多年轻学子,为培养未来的科技生力军贡献心力。
工研院与高雄科工馆携手打造「启动创新实验场」常设展,具备三大特色:(1)首创创新技术含量最高的科技教育展览,展出近40项前瞻科技,(2)首创智能化平板互动功能,透过闯关游戏认识科技新知,(3)结合国高中课纲内容,首创探索学习让课本立体化,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自2017年4月营运至今,已吸引超过15万人次前往参观,成为全国各级学校的校外教学参观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