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平台-比起数位发展部,台湾需要有清晰的数位发展愿景

近期有许多针对「数位发展部」的讨论,大家近期的反应来反思,我们为何需要一个这样的政府部门?不久前的公听会上,有与会者曾提到,我们是为了甚么而成立这样的部门是相当重要的,以及这个部门是否真的能发挥其效果?

网路无国界思维之下,要如何做到政府涉入的「边界」在哪里?我们打算用甚么样的基础建设跟法律思维做规划,打算走企业自治的加州模式、政府管制的欧洲模式,还是网路主权思维的中国模式?前阵子推出的OTT专法基本上就徒具形式,无法管理到真正最多人使用的海外平台,那是否只是在增加国内业者与海外企业竞争的难度?

讨论中也不乏有人提醒,我们不该期待数位发展部的出现就能解决我们目前的问题,新的部门绝不该是将其他不同部门有关连的部会全部纳入麾下,而是应该拥有「共通性跨界能力」,以整合性、跨部门方式运作,这样的部门才有机会解决旧有问题,并提前布局未来可能发生的问题。

依据这些讨论可看出,我们现在需要这个部门,原因是太多过去该做的事当时都没做。比如谈了很多年的数位转型、资讯安全势必都该是较为基础且不能再等的部分。基本面来说,现在公部门的IT部门基本上都是外包,没有长期稳定的人才,这样的编制基本上就不太可能协助政府体制的「数位转型」,更别提让政府拥有在数位发展方面的创新。政府单位对数位发展的转型,不能还只停留在「无纸化」而已,而是应该至少要开始认真有「资料治理」的思维来做系统性思考。

何谓「资料治理」(Data Governance)甚至组织的资料素养(Data Literacy)?简单来说,就是在真正做到全方位数位治理(Digital Governance)之前,政府部门、企业与个人,都要开始懂得把资料视为资产,且真正的类似于开源节流投资储蓄等的思维去看待资料。我们该如何设定战略方向与进行组织调整,我认为有几个国家的方向相当值得我们参考。

新加坡于2014年起开始推动Smart Nation计划,并成立直属于新加坡总理公署智慧国家咨询与行政办公室(Smart Nation Programme Office),并以连结(Connect)、收集(Collect)、理解(Comprehend)三个步骤去执行,要从基础设施的建设来连结国民,并广设传感器结合去识别化的资料来累积资料,再透过OpenData等方式将资料提供给大众使用,公私协力人民生活品质智慧化。这样具体而清晰的大方向,是值得我们在最一开始进行政策沟通之时就应拿出来与大众沟通的。

英国数位、文化、媒体体育部曾提出的「数位策略」(Digital Strategy)政策有七大主轴,分别是连接力(Connectivity)、全民技能(Skills and inclusion)、政府支持数位创新(The digital sectors)、更广泛的经济(The wider economy)、牢靠的网路空间(Cyberspace)、线上政府服务(Digital government)、资料经济信心(The data economy),基本上清晰的提出政府打算在各个现有部门中增加哪些职能或者增加哪些部门,从网路基础建设、人民终身教育与人才培养、创新商业的推广与投资、更大力度推广企业数位转型、政府本身的数位转型,以及台湾比较多人讨论的政府相关业务的线上化、台湾整体国家的资安防御能力,最后,是新加坡也视为第一要务,台湾的探讨却光是数位身分证就一直卡关的资料经济。

个人认为,政府部门应该自己先想清楚,并开始给人民一个对未来生活的想像,而不单纯只谈拚经济。或许可以设定好基本的「资料」时代思维的法规,比如欧盟2019年颁布了全新的《数位单一市场著作权指令》(Directive on Copyright in the Digital Single Market),赋予媒体对摘要其内容的业者行使收费权利,而法国更是第一个基于该指令立法的国家。这会开始提高民众与企业对资料价值的敏感度,并循序渐进地架构出整体的资料思维,甚至是将这些想法开始加入12年国教的内容,让学生不再只是会操作软体,而是真的有数位国家的意识、常识、知识。

无论是最后数位发展部用甚么形式存在,这样的机构需要具备的最重要的依然是汇整调动资源的权利,想清楚数位治理的方式、针对资料经济做出示范、扶植本土企业与国民数位能力的方案,并且提供全民一个清晰的战略方向与愿景,如当年美国阿波罗计划、近期英国王子的地球计划,让举国上下都拥有共同愿景之下动起来,这个攸关科技强国未来的政策,才有办法真正好好的让大家同心协力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