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战会论坛》赖清德「ㄧ中原则才会带来战争」倒果为因(柳金财)

副总统暨民进党总统参选人赖清德宣称「一中原则才会带来战争」。恰恰相反是,「坚持台独才会带来战争」,悖离「九二共识、一中各表」才会诱发大陆外交压制及采取军事武统威胁。(图/本报系资料照)

近日副总统暨民进党总统参选人赖清德宣称「一中原则才会带来战争」,或有论者以为赖清德直指问题核心,已展现总统参选人的高度与见识;同时也批判国民党参选人侯友宜尚停留在「世界最危险地方在台湾」的认知,至于「为什么台湾会变成世界最危险的地方?」,又质疑蓝营未批判大陆为两岸冲突之始作俑者?如此论述及思维逻辑犹如「鸡生蛋、蛋生鸡」问题,不仅历史时空错置、以偏概全、因果关系混乱,更严重涉及中华民国国策延续性问题。

追溯及检视「一个中国原则」的历史作用及功能,在不同历史时期所扮演角色有所不同。蒋中正、蒋经国总统主政时期,坚持「一中原则」、「一个中国就是中华民国」、「中华民国宪法坚持ㄧ中原则」,宣称中华民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中央政府。两岸政府争夺「一个中国」、「代表中国唯一合法中央政府」代表权,可谓是两蒋时期中华民国重大国策,这项国策并延续至李登辉总统执政初期,李登辉坚称「一中原则」、「ㄧ中就是中华民国」。

冷战时期,两岸均坚持「一中原则」,两岸情势依然军事敌对,无论是台湾宣称「反攻大陆」、「三分军事、七分政治」、「三民主义统一中国」或大陆宣称「解放台湾」、「包围台湾」、「一国两制」,彼此政治喧嚣不断沸沸嚷嚷,期间也爆发八二三炮战,后两岸实际战争行为逐渐减少。

换言之,此时期坚持「ㄧ中是中华民国」主要涉及维护中国代表权及政府存续合法性基础,两岸当局虽均坚持「一中原则」,但双方军事对峙紧张冲突及外交压制、邦交国争夺战未息,「一中原则」扮演和平角色及作用较为薄弱。

李登辉总统其任内不断诠释「一中论述」,引发高度争论,但始终并未抛弃「一中原则」,也未放弃国家统一愿景及目标。其变迁过程为,从坚持「一中原则」到主张「去政治化一中」、建构「未来一中」。例如提出「一个中国」为历史、文化的、地理的、血缘的、民族的中国,没有政治上的「一个中国」。同时,提出没有「现代式」的「一中」;「过去式」的「一中」为1912年建立的中华民国。「未来式」的「一中」则是揭橥建立自由、民主、均富统一的新中国;并呼吁大陆当局「以务实的态度捐弃成见,共同合作,为建立自由民主均富的一个中国而贡献智慧与力量。」

2000年政党轮替,「未来一中」的说法、「未来式的一中」成为继任总统陈水扁的两岸论述,呼吁与大陆共同架构「未来一中」。但大陆当局认为「一个中国」既是过去式,也是现在式、未来式,排斥国民党与民进党在政党轮替后唯一继承保留的两岸「未来一中」传承元素。可以说,「未来一中」说法是李登辉、陈水扁主政政党轮替后两岸政策的共同交集。

我们再仔细检视李登辉主政期对「一中论述」重新诠释。1990年提出「一国两区」,1991年界定「一个中国、两个对等政治实体」,1993年抛出「一个中国指向的阶段性两个中国政策」、1997年阐述两岸现状是「一个分治中国」,至1999年提出「特殊的国与国关系」,逐渐抛弃传统原型的「一中原则」。

随着「一中论述」逐渐跳脱原型,上世纪90年代,台湾历经最大邦交国断交挫败及军事威慑,外交挫败包括与沙乌地阿拉伯、南韩及南非等中型指标性国家断交,台湾国际空间更显萎缩;军事威慑方面,更爆发大陆对台两度试射飞弹。

李登辉总统主政下政府在「一个中国」概念内涵变化,对两岸关系定位从「互不否认对等政治实体」转向「互不承认国与国关系」。这种「两国论」提出,致原本已是恶化的两岸关系更加「雪上加霜」;其后陈水扁总统执政,从刚抛出「四不一没有」到「两岸统合论」、「未来一中论」,暂时维持两岸和平局面;即至抛出「一边一国论」路线及「公投制新宪」,台湾陷入战争边缘风险。美国政府视陈水扁总统为ㄧ「麻烦制造者」。

鉴于陈水扁主政时期两岸敌意飙涨,蔡英文总统提出「维持现状」主张,倡议依据《中华民国宪法》及《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处理两岸事务,首任执政不再提出类似李登辉倡议「两国论」、陈水扁揭橥「一边一国」说法,避免两岸陷入战争边缘风险。2000-2008年陈水扁执政期间,因不承认「九二共识」、不认同「一中原则」,招致严厉外交打压及军事威慑,计断交9个邦交国、但仍建交3个,维持23个邦交国。

「一中原则」、「九二共识」在马英九主政期间,扮演「和平共识」角色。2008-2016年期间,两岸政府在承认「九二共识」的政治基础下,签署23项协议,两岸历经大交流、大合作及大对话、大发展;因两岸具有「外交休兵」默契与共识,台湾持续保有23个邦交国,后甘比亚虽与台湾断交,但此与大陆因素无关。同时,两岸展开交流及对话,两岸签署23项协议,不仅两岸官方第一轨道对话频繁、第二轨道两岸两会协商常态化,第三轨道民间社会组织对话热络,迎来两岸和平的黄金八年。

蔡英文总统主政倡议「维持现状」,但却未言明「宪法一中」、「一国两区」界定;然也透过陆委会提出「两岸关系就是两岸关系」,外交部提出「两岸关系不是外交关系」,维持两岸冷和状态。然而,也因提出「对岸邻国论」、「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论」(两岸互不隶属论);邀请美国众议院议长裴洛西访台,最终造成围台军演,两岸敌意更螺旋上升。

2016-2023年期间,中华民国已失去9个邦交国、7个以中华民国为名称办事处被迫更名「台北」为名称办事处、无法参与原先可以参与三个国际组织大会。且大陆对台农渔水产品实施暂时停止输陆,甚至对台2455项产品展开贸易壁垒调查。

毋庸置疑,对比李登辉、陈水扁、马英九到蔡英文主政,马英九执政因奉行「九二共识、一中各表」,「互不承认主权、互不否认治权」,提出执政期间主张「新三不」政策,即「不统、不独、不武」,不仅重启两岸协商对话,保有原邦交国数目,没有经常爆发共机逾越海峡中线、军舰绕岛巡视等威慑台湾军事行动。其余李陈蔡主政期间,大陆当局皆采取外交压制及军事威慑的对台强硬政策。可以说,「一中各表」、「九二共识」发挥稳定两岸和平关系角色及作用。

须加以澄清是,至今中华民国政府从未在任何正式官方文件及场合中,公开宣称放弃1992年国统会关于「一个中国涵义」,即「一中即是中华民国」,「台湾地区」及「大陆地区」同属中国(中华民国)一部分;且从未在宪法修订过程中,公开放弃中华民国主权和领土及于中国大陆说法;或公开废除宪法增修条文前言明列「因应国家统一前之需要」。

直言之,在宪政法理基础上,仍预设保有国家统一愿景及「宪法一中」精神。赖清德宣称坚持「一中」会带来战争,难道坚持中华民国宪政法理也会带来战争吗?而在美国不支持台独、反对台独,普遍台湾社会不支持台独,即使蔡英文总统也不会公开主张支持「务实台独」而是主张「维持现状」,赖却一意孤行倡议「务实台独」、「台湾不是中国一部分」、默认「台湾人不是中国人」说法,这才是真正可能爆发两岸战争根源。

论者以为,确实大陆当局也应反思其对台政策压制性,是否反刺激台湾主体性增长。李登辉在「一个中国论述」内涵变化上,曾提出「一中即是中华民国」、「未来式一中」、「整全式中国」应同时包括中华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与大陆),大陆方面却批判《国家统一纲领》为「不统一纲领」。陈水扁执政后曾提「两岸统合论」、共同架构「未来一中」,然大陆对其持「听其言、观其行」政治立场;蔡英文总统提出「维持现状」主张,依据中华民国宪法及《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处理两岸事务,但却未清晰表明两岸定位在「一国两区」概念,大陆也对其持「未完成答卷」评价。

客观的说,「一中原则」功能及作用已产生历史性变迁,从排他性角色转换成整合性角色,具有维持两岸和平作用。从两岸宪政法理来对比,维持国家统一目标及愿景并无改变。当大陆当局对两岸统一的政策工具不在局限于「武统」选项,而是可以采取「融合渐统」、「融合促统」的「和统」途径时,「一中原则」及「九二共识」从排他性、冲突性作用,迈向整合性、和平性角色。无论是「一中原则」及「九二共识」或「一中各表」,皆成为维持两岸和平的缓冲器、定海神针,不同于冷战时期因抢夺「中国代表权」而在外交军事上针锋相对、相互攻伐。

赖清德倡议「一中原则才会带来战争」说法,并不符合具体政治实践经验,此倡议实是倒果为因、本末倒置及以偏概全;恰恰相反是,「坚持台独才会带来战争」,悖离「九二共识、一中各表」才会诱发大陆外交压制及采取军事武统威胁。论者以为,无论是「一中原则」、「一中各表」及「九二共识」,皆符合现行中华民国宪政法理,也是捍卫中华民国生存利器及维持两岸和平的定海神针;支持前述主张仅是维持基本国策延续性,既非受到大陆当局统战影响,也非受到对岸「认知作战」所蛊惑。

(作者为佛光大学公共事务学系副教授,国战会专稿,本文授权与洞传媒国战会论坛、中时新闻网言论频道同步刊登)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