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战会论坛》务实台独无法捍卫中华民国(柳金财)

赖清德宣称当前两岸情势变化的责任「不在台湾,而在大陆」,针对大陆不仅在台海军演,包括黄海、东海、南海等区域均存在紧张局势,责任皆在大陆。(中时资料照)

最近副总统兼民进党主席赖清德受邀在政治大学政治系发表演讲,重新定义「台独」内涵,重申不会宣布「台湾独立」,但也不会承认「一个中国」原则。赖清德从担任台南市长、行政院长及副总统以来,其两岸论述内涵包括:倡议亲中爱台、德国统一是真正统一、「九二共识」是「一国两制」;两岸关系是国际关系;主张务实台独;提出台湾已经独立、不会宣布台独,没有变更国号必要性;也提出中华民国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支持蔡英文总统所提「维持现状」、「两岸互不隶属论」等。

无疑置疑的是,这些两岸论述将会掏空中华民国实质内涵,致中华民国性质从「中国之国」转向「台湾之国」,不再与大陆地区具有历史联结及领土、主权重叠关系。中华民国从来台湾、到台湾、在台湾,最终是台湾,主权及有效统治权合一限缩在台澎金马,无异是放弃对大陆主权。在民进党执政下,中华民国政府已从原来主张「一个中国是中华民国」、「一中各表」、「九二共识」,转折到毁弃前述三项基本政治主张,这可谓是「重大国策」断裂。

赖清德抛弃既定国策之政治成本与代价,势必引发两岸关系紧张与冲突;又宣称当前两岸情势变化的责任「不在台湾,而在大陆」,无法交流合作,其实是「大陆本身的选择」。针对大陆不仅在台海军演,包括黄海、东海、南海等区域均存在紧张局势,赖直指这显然不是民进党的问题,更不是裴洛西的问题,「只能是大陆的问题」,责任皆在大陆。

如此单方片面解读两岸关系及地缘政治并指责大陆,岂非是「引火自焚」呢?「甩锅归责」对手,公开弃守国策又质疑敌对竞争者挑衅,面对综合国力日益强大全球军力、经济力第二竞争对手,台湾固然仍需要有「备战」思维及准备;但更重要是如何「避战」而非「招战」,不思「以小事大以智」治国谋略,反而是犹如「草蜢戏弄公鸡」,未能思虑两岸国力完全是出于不对称权力结构。

赖清德作为可能成为身负国家安全及民众生命、福祉之未来国家领导人,不思如何「避战」,反而一再倡议「抗中保台」路线,陷入两岸对抗敌对政策思维逻辑;不选择「和中友美」均衡战略,反而是选择「联美抗中」失衡战略;不学习蔡英文总统提出维护两岸及区域和平是两岸共同责任说法,反而是直接抨击制造两岸对立冲突,责任在大陆而非台湾。这种「甩锅」于对手,不仅无法达到「和平保台」目的,反而刺激大陆采取更激烈贸易制裁、军事威逼及外交压制。试问若以蔡英文提出「维持现状」主张,尚无法缓和两岸关系,更遑论是「务实台独」呢?

但问题是,赖清德却在两岸论述及路线,甚至具体运作上,仍是以「务实台独」、「抗中保台」路线、「联美抗中」战略为主轴,一再对陆采取较为挑衅刺激言词行为,这显示其和平的两岸论述及路线之稳定性、一致性不足且摇摆不定。赖清德表示所谓「台独」,并不是宣布「台湾独立」,其意义是台湾并不在大陆所定义的「一中框架内」。直言民进党在1999年通过《台湾前途决议文》已宣称台湾具备「主体性」,依据宪法其国号为「中华民国」,不必另行宣布独立、变更国号。

但决议文中的「中华民国」已是被偷龙转凤过概念,与原来「中华民国」意义不同,虽无公开宣称放弃大陆领土及主权,但却限缩主权及统治权于台澎金马。换言之,两岸之间已无历史联系及主权、领土之重叠,这样的中华民国不是单纯「台湾化」而已,反而是「台独化」。中华民国及其宪法所隐含「一中原则」、「一中各表」、「九二共识」,原本具有创造两岸和平缓冲作用;现在赖清德显然是要拆掉两岸和平稳定发展的「避震器」,若其当选总统在「后蔡英文时代」的两岸关系,其震荡幅度将高于蔡英文。

大陆当局对台政策主旋律是「和统」 ,提出「融合渐统」、「融合促统」、「融合和统」之渐统过程,因而倡议「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和平承诺;但同时也提出「反独促统」目标,扩大台独定义、公布台独清单名册及强化反独力度,从宣称反对台独、处置台独、遏制台独,到有能力、信心挫败台独到最终粉碎台独;宣示不会做出放弃以武力解决台湾承诺。故而,赖清德的「务实台独」两岸论述,远比蔡英文的「维持现状」更具挑衅性、危险性,不仅无助于两岸和平稳定架构建立;也会增加台湾「被战争」的国家安全风险系数。

正确避战战略及方式,应是回归中华民国宪法及《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对于国家愿景目标设定及两岸关系性质定位。根据宪法增修条文前言提出「因应国家统一前之需要」,显然宪法是立基「一中框架」即「宪法一中」;《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定位两岸分别是「台湾地区」及「大陆地区」,则为「两岸一国、一国两区」。赖清德曾提出德国统一是真正统一,已有隐含些微「政治统合论」思维,但却提出台湾要跳脱「一中框架」;曾力主台湾社会不应有「疑美论」说法,也曾提出「和平保台」之「和中论」,故赖之台湾国际战略也可是「和中友美」均衡战略,尤其赖曾倡议「亲中爱台」路线,其政策思维本具有两岸和平元素。

(作者为佛光大学公共事务学系副教授,国战会专稿,本文授权与洞传媒国战会论坛、中时新闻网言论频道同步刊登)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