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战会论坛》两岸青年学生交流 陆委会竟唱衰?(柳金财)
陆委会回应两岸青年交流,提醒「宜考量当前社会情势,及民意对交流安全管理之要求,邀请单位及受访学校必须完整承担好规划及落实维安工作的具体责任。」究竟是否批准,意思颇为模糊。(图/本报系资料照)
前总统马英九于3月率台湾学生访陆,后续正式邀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与湖南大学5所名校共50名学生,在学校教授陪同下拟于7月中旬访台,并规划与台湾五所大学进行广泛青年教育交流。这对于重启中断多年两岸青年交流,以促进两岸社会沟通、交流及对话,原本是利于两岸和平关系架构建立;但却因两岸不良互动及冲突政策目标,致双方关系陷入压制及反制之恶性循环,最终错失两岸和平稳定有序交流之「机会之窗」开启。
蔡英文总统曾于年初呼吁,宣称「推动疫后健康有序的交流是巩固两岸和平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五月底出席台北国际观光博览会开幕典礼,倡议「希望疫后两岸可以逐步恢复健康有序的交流。」这显示蔡英文认识到面对后新冠疫情时代来临,两岸交流应循正常化、规范化、健康化及机制化发展,恢复两岸常态化交流中断以前样态。从总统高度呼吁或倡议两岸应进行「和平、对等、民主、对话」,本应是两岸良性互动、互惠互利的唯一途径。
陆委会回应宣称对两岸青年交流向来「乐观其成、正面看待」,但是否批准放行却又模糊不清、游离不定。如同开放陆客来台观光旅游或允许台湾旅游团赴陆观光参访,接受到重重障碍限制。陆委会宣称,「疫情后迄今已陆续开放陆生学位生、交换学生及短期研修生来台,尚未开放来台专业交流。」强调「任何以专案申请邀请陆方人士来台交流,应依循法规,并符合交流主旨」;善意提醒「宜考量当前社会情势,及民意对交流安全管理之要求,邀请单位及受访学校必须完整承担好规划及落实维安工作的具体责任。」究竟是否允许大陆青年访问台湾,其意思表示颇为模糊。就此而论,这实在是悖离蔡英文总统就职七周年演说,所倡议和平是两岸唯一选项初衷。
值得关注是,马英九基金会主动揭露民进党政府似乎不愿意放行,及设置开放两岸学生交流人为障碍。至于国民党县市首长极力表态,支持陆生来台进行学术教育参访交流,从活动安排到各县市参访行程,包括南投县日月潭、花莲县太鲁阁等景点,以及台北市大稻埕、新北市九份和平溪等历史古迹与文化考察,这些参访地点大都是国民党执政区域。
这凸显国民党两岸政策立基于「九二共识」政治前提下,比民进党政府更为积极、开放及进取,区隔「两岸关系地方化」与「两岸关系中央化」差异化,颇有「蓝地方」包围「绿中央」的政治意涵。从国民党执政县市首长立场检视,希冀两岸人民彼此展开更多了解、减少误会降低敌意,促进地方观光及经贸发展。故国民党较为积极主动搭建两岸交流平台,致于民进党虽然呼吁及愿意两岸进行全方位交流,但却反对设置「任何政治前提」,深恐一旦赞成「九二共识」,将使台湾锁进「一中框架」内。
尽管陆委会发布新闻稿宣称,公开说明「政府对于两岸青年交流向来乐观其成、正面看待」,但仍受到质疑及批评。如此看似各方皆乐观其成,又认为利于两岸和平的青年学生交流,怎又难以顺遂呢?陆生来台交流应属于两岸交流中「低阶政治」,属于事务性、功能性交流领域,甚少涉及高度敏感政治议题,除两岸青年国族认同形塑外。但透过两岸学生交流要改变彼此因政治社会化所产生影响,需要一段比较相对长时间。两岸青年交流较无国共两党内战情感纠缠及历史包袱,透过年轻人互动、对话可创造两岸人民良好互动的平台及亲善关系。
对大陆而言,两岸青年交流工作属于对台政策中,两岸融合途径及统一战线一环,利于形塑「两岸一家亲」理念及培养「两岸共同体」意识。两岸青年交流为大陆推动两岸融合途径中,极为重要的政治、教育社会化过程,透过两岸融合消弭一系列「去中国化」的「文化台独」措施所产生不利影响,降低教育台独、历史台独、渐进式台独,对台湾青年中华国族认同冲击;最终利于促进中华国族主义建构及国家完全统一。
对台湾而言,则是希冀两岸青年交流,传递台湾社会多元开放、自由人权及民主法治社会理念,认为两岸青年交流皆具有「和平互动及发展」政策元素,透过年青人理性共同培养友谊,利于促进两岸和平。然而,民进党政府与大陆当局在青年交流政策终极目标上,恐怕是南辕北辙、难以一致性。就此而论,作为标榜自由民主社会、人权立国台湾,实在更应对自身政治经济社会教育文化拥有自信,两岸青年交流应是台湾展现软实力及创造和平的绝佳平台。民进党政府不仅不应阻挡,反而应从中协调、协助,这是国民两党合作契机,也是两岸和平机会来临转机。
(作者为佛光大学公共事务学系副教授,国战会专稿,本文授权与洞传媒国战会论坛、中时新闻网言论频道同步刊登)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