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鲜被病毒污染 恐成传播源

6月19日,广西南宁市富德海鲜批发交易市场内,疫情监测组工作人员对生鲜销售摊点进行外环境采样检测。(中新社

大陆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微生物实验室主任李凤琴。(取自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大陆防疫从源头把关,图为7月14日,北京一家食品公司员工肉类冷藏库房进行全面消毒。(新华社

新冠病毒不能在食品或食品包装材料上繁殖,图为俄罗斯计划出口大陆的养殖鲑鱼。(新华社资料照片)

继大陆进口海鲜爆出带有新冠病毒后,最近厄瓜多冷冻白虾也验出病毒。大陆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微生物实验室主任李凤琴日前指出,包括海鲜在内的所有食物都不会感染病毒,但可能存在被病毒「污染」的可能,因低温下,新冠病毒存活时间延长,目前还不能排除低温冷藏食品被作为病毒载体,造成大规模传染的可能。

北京市政府新闻办日前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有关冷冻食品的感染情况。李凤琴在发布会上表示,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明确,经过呼吸道和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是新型冠状病毒(下称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到目前为止,国内外还没有发现通过食物传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报导

检验检疫及早发现

李凤琴表示,新型冠状病毒污染了食品或食品包装材料后,在食品和食品包装材料的表面是不能够繁殖的,但病毒在低温下存活的时间比较长。因此目前还不能排除低温冷藏的食品和食品包装材料作为病毒的载体,造成病毒污染环境并引起人类传播的可能。

此外,检验检疫是发现新型冠状病毒的有效手段,目前大陆海关对进口的每个批次的食品都要抽样并进行病毒检测。为了防止新型冠状病毒污染的食品进入食物链,当前加大各个环节的监管力度,加强食品企业的主体责任,加强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大陆感染防治专家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高斌博士也指出,当所在环境有病毒的时候,物品、食物也有可能被病毒污染,可以在传播链条形成接触传播。但食品被污染的可能性与食品及其包装暴露环境的方式、频次、病毒浓度等因素有关,也与环境温度湿度,包装材质有关。

研究发现,不同材质表面,病毒存活时间是不一样的,像铜质材料,病毒一般只能存活三四个小时,而纸质材料,病毒在其表面能存活一天左右,病毒在不锈钢上存活48小时,在塑胶上存活72小时。通俗上理解,包装上污染的病毒不能长期存活,人们不太可能从食品或食品包装中感染新冠病毒。这也是为什么各国目前没有采取限制物品流通的政令的原因。

处理生鲜务须洗手

高斌强调,食品是否被污染与生产、储存、运输各个环节都有关系,因此如果食品安全体系每隔环节管理到位的话,采用现代质量认证体系生产的食品及其包装被污染的可能性其实很小。

为减少感染风险,大陆政府与专家呼吁民众做好清洁,保持厨房流理台食具容器的清洁;不要在水龙头下直接冲洗生的肉制品,防止溅洒污染;若确实有清洗的必要,可将肉放到有水的盆子里清洗,这样不会产生飞溅的水花;在处理生肉、海鲜等食材后,需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

食物加工时要煮透

在处理食材时,需将熟食品分开烹煮,尤其在处理生肉、生海鲜品时应格外小心,避免交叉污染。生鲜肉、海鲜等食物加工时,一定要烧熟、煮透;食材在放入冰箱冷冻之前最好分割,并按一次食用量分别包装,包装袋要完整无破损;外出购物、食品制作过程接触生鲜食材的手,不要直接触眼鼻口

此外,餐厅需加强对员工的健康监测,若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可疑症状,要及时隔离就医,不要带病上班;厨师在接触食材、加工食品前后都需洗手,注重个人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