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比你想像中成长的快 抢在不正确资讯前好好教导「性别的尊重」

文/李屏瑶、图/张琼文

73年次的陈海山咨商心理师,出身基督教家庭,他是第三代基督徒

「我大学念的是社工系,一开始是对人、人性,或者说对人类社会好奇,可是念一念就发现自己其实不是社会工作那么有兴趣,因为学校也有心辅系,我就去修课,觉得很喜欢。研究所就跑去东华念了咨商。」海山说。

想报考咨商心理师证照,必须先实习,待过学生咨商辅导中心,主要工作是跟学生会谈,考过证照后,有接过中小学的个案,现在于大学机关任职。据他观察,国小阶段比较少忧郁症的学生,差不多从国中开始出现,比较普遍的状况人际焦虑与拒学问题,而且「拒学」不挑社经阶层,任何家庭背景都有可能发生。另外两种比较常出现的状况,是性嬉戏过头,跟性别气质不同。

性嬉戏例如掀裙子阿鲁巴、弹肩带,本就是成长阶段会出现的现象,要如何跟学生好好谈,而不至于让好奇漫患过头,这是教育该承担的责任。

「有些家长会说,你那么早教小孩这些事干什么?我觉得,就是要抢在众多不适合的资讯前面,好好去教小孩。小孩自己不懂,电视跟其他资讯那么泛滥,他们也会很困惑,为什么这个女生穿那么少,那个男生为什么那样?」陈海山说,「你没有先给他们正确的知识跟观念,他们就是跟网路学习,你google到,或者在A片看到的,那些东西不一定是正确的。而且现在学校给的东西,跟网路比起来也算是很保守的。我觉得国中教都算晚了。」

至于性别气质,国小就已经有很多不同的孩子出现了,很多人很早就知道自己是不一样的,像有些女生被骂男人婆、有些男生被骂娘娘腔。他解释,「这不是『同志』,是不是真正『男孩』的问题,而是我们可以提早教小孩子,每一种性别气质都是应该被尊重的,我们可以用比较正确的知识去做这件事,真的教育小孩什么是尊重别人,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

他自己接触到的个案,最小从幼稚园就知道自己不一样,要长到够大,才知道那是怎么一回事。在那之前,没有语言跟知识去陈述,需要花很多时间辛苦地去摸索。

「没有人告诉他们,他们就是那种在很混乱的情况下自己要摸索,要先想办法活下来,先撑过那个很痛苦、很想死的阶段。这种要到大学,比较有机会自己来咨询。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有些人比较顺利,可能可以自己找到社群或管道。」他不知道中间有多少人死去,因为咨商就是,需要对方活着才能把故事说出来。

陈海山在基督教家庭长大,当时的教会其实不像现在,不会那么公开讲同志的事,但是国高中阶段朦胧接触到的资讯,拼凑起来,让他认为同性恋是一种罪。直到他上大学,有个好友跟他出柜,他非常惊讶,那是他生平认识的第一个同志。因为太没有概念,他还问对方,这样他们还是朋友吗?他笑说,现在也不知道当时为什么这样说,可能就是太震惊了。

除了朋友出柜的震撼,在咨商心理师的受训过程中,他先学到同性恋不是疾病,是正常的,不需要被矫正或治疗。不是疾病后,在道德上也没有问题,同性恋是一件自然的事,只是某些宗教认为他是错误,或是孝道观念上认为有错,那这些传统观念都需要再调整。

「保罗在新约也讲过,女人不应该在会堂中说话,那是不是现在所有基督教的女性神职人员都不应该讲话?」他说,「现在讲什么同性恋会下地狱,下不下地狱是上帝决定的,不是人类。我们应该让每一个生命,用神创造的样子、让他以原本的样子长大。」

台湾的家长太想要保护小孩了,不想要让他们受伤害,甚至会决定好未来的方向,不想要他们走冤枉路。这个信念太过强烈,以致于无法看见小孩真正的样子,无法接受小孩跟自己期待的有落差。真的能帮他们免除所有挫折跟痛苦吗?其实很有限,另一个解法是,如果能在成长阶段,就让所有的孩子知道,世界上本来就是有这么多元的样貌,他觉得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不仅避免霸凌,避免很多人生活在痛苦中,对异性恋来说也是重要的功课

「其实当一个男生不是什么舒服的事情,也可以很辛苦的,这辈子好像注定就要去追求女生,在交往过程应该要是主动的,要很积极进取,结婚就应该要养家,不是养自己就好,连自己的小孩,爸妈,对方的爸妈都要一起养。」他说,「因为这个社会是多么重视男性的成功,以致于所有男生可能都觉得自己还不够成功,永远不够成功,永远都觉得有一种模糊的焦虑。如果我们可以知道,当男生不需要这么辛苦,或者说,女生也被教导可以主动一点,不用找一个男人来依靠,其实对某些男生来说,就是一种释放,其实不用那么阳刚。」

陈海山坦言,身为异男真的很不擅长面对失败。身为一个男性,只要学业、长相、做人都不要太差,在社会上维持一个OK的地位是简单的,所以人生第一次产生巨大的挫败感跟自尊损伤,很有可能来自于「恋爱」。通常那时候自尊心已经培养得很高了,但不够强韧,就很容易「啪」地断掉。这并不是异男的错,而是从来没人去教他如何面对失败,也没教过同理心。喜欢上一个人,对方不喜欢自己,那是一件需要学习的事。加上男性也不擅长求助,会躲起来默默疗伤,或是在网路上变酸民。甚至在咨商中心,来寻求帮助的也多半是女生。

婚姻平权跟性别平等教育是一种着力点,但如果我们的文化跟知识,可以帮助人们去接纳更多不同类型的人,有空间跟时间去摸索,去破除所有的污名,去拓宽更多的理解。然后在这么多「不一样」的异质之中,还是可以继续相处,这样对自己的认识,对他人的认识都会有改变,他认为这对台湾社会是很有帮助的,整个社会就可以一起长大,所有人都可以更舒服自在,以自己原本的样子生活。

※本文由婚姻平权大平台授权报导,未经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