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健杂志/王小棣:5岁发愿当导演,不老顽童一路玩到底
她说自己从小就是坏小孩,但她所谓的坏,其实就是爱玩。长大后,她总是带着一群年轻人向前冲,而且从不觉得年轻人是草莓族。63岁的她,爱打乒乓球,正在学打鼓。对她而言,生命就是一场party,每个人都该尽力展现自己,一路玩到底!
聊起过往,留着中性短发的王小棣笑得自在,她说小时候不爱读书、成绩一团糟,是个很让人伤脑筋的小孩。除了爱玩,她也爱看电影,旧时代的电影都是一个掌风过来,神气得不得了,很吸引小孩。那年,5岁的她就曾信誓旦旦告诉哥哥:「我长大以后要当导演!」
爱打球的王小棣,从小就是体育健将。直到要考大学时,清楚知道自己不想当体育老师,于是,她选择了文化大学戏剧系,「一进来我就知道念对了。」
大学毕业后,她继续到美国德州念剧场、到旧金山念电影硕士,那个从小不爱读书的小孩,却在戏剧之路上,意外重拾了课本,一个劲儿往枝微末节里钻研。
直到我们看到王小棣所编导的作品,那里头总有许多小人物困境与真实的情感,比如电视剧《刺猬男孩》说几个失亲或失能家庭的少年,从触法到自省的故事,呈现出一股社会写实风格,「可能因为我的眼里常常有别人吧,我觉得沈从文(编按:中国现代文学家,《边城》为最著名作品)跟我满像的,很喜欢观察别人。」
经常在生活中看见许多人的不容易,王小棣说:「这是我的幸运,也带给我很大的力量与坦然,所以,我拍片从不是为了得奖,只是想说出很多人的生命故事。」
2016年起,王小棣以总监制的身分,与一群导演共同培育24位新人,拍摄一系列的电视单元剧《植剧场》。
王小棣认为,一部片好看绝不是因为导演一人,演员、编剧、灯光、特效等,每个工作人员都很重要。拍片时,她喜欢跟大家一起脑力激荡,「有时候我们教年轻人,还会被打脸,因为年轻人有自己的想法,这时候我们就会辩论、会吵架,我们讨论很辛辣,没有标准,也没有阶级,经常吵成一团……,」王小棣停了一下:「之所以有这个过程,是因为我们很愿意去了解别人。」
因为她认真的态度与拍戏的口碑,经常有人向她请益,「我觉得言教不如身教,我们要用踏实的态度,亲力亲为,在新人面前绝对不要有架子,否则学问要隔好几层才能传得出去。」
许多人说现代年轻人像草莓族,王小棣抗议:「我从不认为年轻人有问题!」她说,这一行太苦、工作强度太大了,能留下来的人,都是对表演、创作有欲望的人,「只要有动力就不会是草莓族!」
她记得最近拍电视剧《梦里的一千道墙》时大雨滂沱,所有人都被淋成落汤鸡,她自己也在雨中发抖,但是眼前的一群年轻人,吸了一口气继续拍,「你当场就看见他们的成长。」
「环境曾让我失望过,但是人从来没有!」看着年轻世代,王小棣的语气转向温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分,不发挥出来太可惜了!」就读淡江中学时,王小棣曾经注意到一种野花,那一抹紫、一点白的小花,只在午间绽放,晚上就凋零,尽管如此,野花还是尽力开展自己,「我经常告诉年轻人:这就是人生啊!我们是来参加一场party,每个人都该尽力把自己的特色展现出来。」【全文未完,完整内容请见《康健》222期】
【延伸阅读】退休后来当「徒步背包客」,可能吗?做好这3件事 老后不愁钱带长辈去旅游,这个好处你一定没想过详见《康健杂志网站》。※本文由康健杂志授权报导,未经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