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不及等到治療就逝去!陳俊翰盼SMA藥物全給付

被喻为台版「非常律师」的中研院法律学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学者陈俊翰,自幼罹患罕病「脊髓性肌肉萎缩症」(SMA),肌肉严重萎缩,不幸于春节期间离世,死因疑似肺部感染,引发呼吸衰竭,享年40岁。北荣神经医学中心周边神经科主治医师萧丞宗表示,SMA等运动神经退化疾病患者一旦感染病菌,易诱发吸入性肺炎,如无法顺利排出肺部分泌物,可能导致呼吸衰竭,死亡风险极高。

萧丞宗指出,「脊髓性肌肉萎缩症」(SMA)为一种因运动神经元退化,导致肌肉无力及萎缩的隐性遗传性疾病,病人运动功能愈来愈差,丧失活动力,需长期卧床,仰赖呼吸器维生,几乎无生活品质可言。

陈俊翰属于早发性「脊髓性肌肉萎缩症」(SMA)患者,随着神经退化,逐渐失去活动能力,连带呼吸、吞咽等功能也不好,必须长期使用呼吸器,以致肺脏扩张不良。萧丞宗表示,「失智症」、「巴森金氏症」、「脊髓性肌肉萎缩症」等神经退化疾病患者,肺功能均比一般人还要差,部分患者因为肌肉无力,无法自主呼吸而死亡。

临床显示,严重神经退化疾病患者一旦呼吸道感染病毒或细菌,容易引发肺炎等并发症,如果肺部的分泌物无法顺利排出,导致呼吸衰竭,增加死亡风险。

研究证实,「脊髓性肌肉萎缩症」(SMA)患者如果能够持续接受背针或口服药物等治疗,约有一半以上患者运动功能获得明显改善,只要长期维持肺脏扩张功能,就可降低肺炎等严重并发症机率。

为此,长期以来,积极协助罕病病友争取医疗权益的陈俊翰,今年1月参加记者会时指出,受到健保给付条件限制,全台共有300多名SMA患者,连同他在内,均无法获得健保给付用药(背针、口服药物),仅接受症状治疗,以致全身肌肉退化萎缩,希望健保能够大幅放宽用药资格,造福每一个病友。

萧丞宗说,陈律师生前的恳切呼吁及期盼,确实符合「脊髓性肌肉萎缩症」(SMA)的实际需求,如果能够持续接受背针、口服药物等治疗,许多接受气切,使用呼吸器的病友有机会可以脱离呼吸器,不仅提高生活品质,还能降低肺炎并发症风险。

对此,健保署医审及药材组组长黄育文表示,以往认为,已无运动功能的「脊髓性肌肉萎缩症」(SMA)患者用药的效果并不显著,因此,给付条件订在上肢运动功能评估大于15分。日前厂商提出临床实证报告,申请扩增给付,希望全给付,让所有SMA病患都可用药。

健保署预期于今年3月召开专家会议,再经议价协商、共拟会议等程序,最快上半年就有望通过,造福所有「脊髓性肌肉萎缩症」(SMA)病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