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侯/「亲日」一起来!

老侯

我的一篇文章,把「华人取洋名」的现象作了一番正面分析。只因我在文章中拿日本作为「参照系」,惹来某个网友气不打一处出,开口就说「你崇日」,搞得我哭笑不得。我赶紧把我过去在日本工作受气的一系列文章奉上,消消他的气。

这本属台湾网上特有的扣帽子文化,用不着太严肃,但却也引发我思考另外一个问题:「崇日」「亲日」,在台湾是个是个甚么性质的帽子?年轻一代就算再怎么喜欢日本动漫、热衷日本偶像,别人只要一顶「崇日」甚至「媚日」的帽子飞过来,作为当事人,还是要急着撇清。也就是说,「崇日」「亲日」,在台湾不是一个太正面的词汇;但在日本,「崇日」「亲日」这个词汇不仅正面,台湾甚至荣登日本人眼中「最亲日」的地方,在日本民间占尽了好处。

台湾在日本人眼中的「亲日」形象是怎么形成的?很大一部分,是由于日本来台观光客的口耳相传。

我在日本留学时,一个日本女同学告诉我,她随好友到台湾乡下住过几天,乡下老人一听女孩子来自日本,当下立正唱起「日本军歌」,搞得女孩子听也不是,不听也不是(她在日本没听过军歌),但从此以后,台湾人「亲日」形象,在她心中挥之不去。

另外一个例子。一个长住在台湾的日本朋友告诉我,他只要到一趟台北龙山寺,在寺内闲晃的老人,察觉他是日本人,常常就是用日语口若悬河地说个不完,讲的内容无非就是「大日本帝国时代的美好时光」。

这类事迹在台湾各处都有,我从日本朋友口中听来也不只一次两次。这种老人,在日本少见,称作「右翼极端分子」,但在台湾特多。你能说:台湾没来由地全都聚集了军国主义好战份子吗?当然不是。此中原因,过去已经有太多人分析了,我无须在此絮烦。看倌家中要是有这样的长辈,自应体谅他们年轻时即面临国家认同剧变、人生路走得坎坷。但这是属于历史特定时空下的产物,迟早会淡出。

另一种「亲日」,就有些滑稽成分,却又尾大不掉。

所谓滑稽,是指不明究里,看到一点点和日本相关的东西,拿来就用,以此标榜,造成笑话。所谓尾大不掉,是指明知不对,却又像吃了鸦片一般,非他不可、戒又戒不掉。

以滑稽而言,比方说,满街标榜「日式」的店,甚么「日式美容」、「日式美发」、「日系风格」,密度之高,世界居冠。但这些「日式」多半是连日本人都没见过的东西。

几年前,一家食品制造商,被消基会举发,指出明明是内销产品,却在食品外包装上全标示日文,让消费者看得一头雾水。这家食品制造商面对媒体,脸不红气不喘地说:「我们是为了顾及到在台的日本消费者....」。

那家食品公司的外包装我看过,所谓的「日文」包装,是那种把日文字母「ン」印成「ソ」;「パ」印成「バ」的文字水准,看不出一点点和日本客户渊源深厚、长期作日本生意的模样。事实上,这种包装笑话从「台制食品」到「台制杂货」都有,早在日本人观光客中传遍,我有个日本朋友,在台湾街头搜集了一大堆「台制日文包装」照片,时不时总要拿出来开怀解颐一番,你说,你叫日本人怎么不飘飘欲仙,一口咬定台湾人「爱我们、爱得莫名其妙」?

有句成语,叫做「叶公好龙」,大意是说有个叫叶公的人,自称喜欢「龙」,收集一大堆和「龙」相关的东西,有朝一日,龙真的出现在他面前,他倒吓得躲到床底下去了。这个成语颇有些喜剧成分,但搞笑程度比起我们的自称哈日族,又要略逊一筹。我有个来自日本福冈的朋友告诉我:他在台北吃过一家「自称博多拉面」的连锁店,卖的东西全不是那回事,他身为福冈人(福冈旧名「博多」),几次试着向店家沟通,店家没人懂日文,面对他这个日本人的软性建议,还老大不开心,板起脸来敷衍几句,至今仍然打着「博多」招牌大赚其钱。

也就是说,台版的「叶公」哈日族,看到真龙时,巍然不动,甚至还可能反过头来训真龙几句。

甚么又叫做尾大不掉?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媒体充斥着一大堆似通非通的日文辞汇,且引进之快,快到令我这个长期在日本的人都看得眼花撩乱。但你要人家「不许用」,人家自己搞不好也是受害者,不用这个词,就没别的词可用,你要人家怎么办?在台湾,大家都爱用「KUSO」这个词,既潮且酷,要人家不用「KUSO」,换成「窜改、改造、搞笑」,人家还嫌你老土。看倌们,知道我对这词是甚么感觉吗?我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臭在鼻里。这是日文「大便」的意思。我素知其误谬,但又不好说,一说,大家早就用「大便」写文章、写新闻稿、写部落格,....写出了感情,你要人家情何以堪

依我看,除去那些因为历史因素,对日本抱着特殊感情的老人家不谈,台湾这些光怪陆离的「哈日」现象,纯粹是台湾浅碟子文化的表现,标准的「叶公好龙」兼三八阿花吴念真的电影《多桑》里,他父亲死前不见富士山不甘心,这和我们年轻一代的哈日情感完全不是一个层次。我们的年轻人,昨日亲美、今日亲日、明日亲韩,庄家轮流作,根本认不得真。日本的动漫文化席卷全球,欧美疯迷日本动漫的宅男宅女不知凡几,台湾哈日族也就是一群动漫、AV迷之属,无非就是人数多一点,但也不是甚么致命顽疾。谁要我们没这些好东西嘛,当然想见贤思齐。但日本人对我们的哈日现象长期「无感」,用台湾在「单相思」来形容这种亲日现象,倒也恰如其分。直到2011年日本311地震发生后,情形有了改观:台湾震灾捐助金额超过200亿日圆,成了世界第一,有的立委连「降半旗」的主张都出现了,搞得我要解释又尴尬:你可以做第二,干啥作第一呀?你第一个爱他、为他降旗哀悼,也得问问人家是不是第一个爱你嘛!这下可好,现在人家说「整个台湾都亲日」,你除了认了,还能怎么办?

无论如何,台湾长年来的「亲日形象」,至此总算开花结果,且开得花一团、锦一簇。日本网上铺天盖地充斥着赞美、颂扬台湾,鼓吹「日台一家」的论调;日文版wiki「各国对日本震灾援助」一条中,第一个介绍的就是台湾;本来不知道台湾在哪的,现在知道台湾了;本来满心以为发动过侵略战争、在东亚处处不得人缘的,现在知道还有个台湾,一直在深情款款为日本奥援,日本右派的底气也有了。太多日本右派,拿「亲日的台湾」作为范例,出书大吹大擂。我们老百姓人溺己溺善心,再加上我们哈日族傻哩瓜叽的哈日行径,成了人家绝佳的宣传代言人:谁说我们当年打的是侵略战争?台湾人不就爱我们爱得不得了?

但是,被贴「亲日」标签,不是全无好处。毕竟自己只是个老百姓,是要在日本讨生活的人,「亲日」标签一贴,在日本左右逢源。震灾之后,「你们台湾是个亲日的国家耶」成了和日本朋友茶余饭后谈论次数最多的话题。我来日本求职面试,面试官知道我来自台湾,劈头就向我鞠躬,感谢我们台湾的震灾捐款。租房子时,知道我来自台湾,房屋仲介商说「台湾人的话,问题就不大了,日本房东很乐意出租」。上次台湾举行的成棒赛,日本棒球队打完之后,拉开大布条,感谢台湾人对日本的乐善好施。我一个台湾朋友说:「早就忘记捐款这事了,没想到日本人念念不忘至今。」如此这般,你说,人在日本,你只要不是做「二鬼子」、不是作当年日军马前卒,「亲日」这顶帽子这么好用,赚得人家「加倍奉还」,为何不用?

所以,对我而言,「亲日」不「亲日」,完全是个具有功能性的帽子,有用就戴,没用就不戴,人都在日本了,还「不食周粟」 不成?而且,我只给自己戴,不给人家戴,和网上那些人的戴法不太一样。

参考文章:华人取洋名字的积极面

●作者老侯,硕毕,在日本谋生的台湾上班族。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来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