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家维》粉红风暴只是开始

针对藻礁公投连署盛况不断升高,在环团藻礁公投总部内,身穿粉色上衣志工正忙着清点连署书。(范扬光摄)

珍爱藻礁公投在校园掀起粉红风暴,真正感到意外的恐怕不是公投发起人,而是蔡政府。因为公投一旦成案,将为8月底的公投增添柴火,甚至炒热已经冷却的莱猪公投等议题。而正因为蔡政府「提早焦虑」重蹈2018年底九合一大选时的覆辙,于是协同网军下重手出征灭火,但反而意外促成这「早焦」忧虑成真。

在这场藻礁攻防战民进党恐怕除了「阿共阴谋」的抹红战术无用武之地外,其他招数悉数轮番上场。第一招总是惯用「马维拉」甩锅前朝,眼见无效,再用蓝绿对决凝聚支持,寄望操作反蓝仇恨动员,让政治绿压倒环保绿。但是用政治污水波脏环保议题这两招,显然对风暴发起中心的各大学起不了作用,于是抹黑的人格毁灭战接力上演,指控公投领衔潘正忠东海大学林惠真教授此举涉及巨额金钱利益。

接着则以缺电、重启核四、继续燃煤等停止「三接」代价恐吓威胁民众。最后再发动另一批所谓的环团出来带风向,一方面呼应蔡政府对国民党背后别有动机的指控,另方面也让民众形成环团分裂的印象,避免产生环团对抗政府的既定观感,以防杜讨厌民进党的燎原之火复燃。

藻礁公投发起人在2月底原本只想死马当活马医,四处卑微诉求让公投成案,让这个议题推上公众辩论就好,但没想到钓出来的却是民进党杀招尽出。我们想想,早已被执政党把持操控的环评,搞到环保署副署长詹顺贵愤而辞职,而即将着手动工的三接工程,若不是「公投」,谁会鸟你?

民众为何选择公投,当然是对执政者决策的不满。当民众被逼得只能启动最后且唯一的杀手时,政府才想到派3人小组去试图沟通软化保礁团体,而且一开始还所托非人,找些不相干的人去摸头,难道不是为时已晚?而在此过程中,政府和、战两手策略并用,根本只是弄巧成拙,护礁团体如果在这种压力下屈服,岂不更反遭批评?既然公投已箭在弦上,如今已难回头,唯有透过公开政策辩论,诉诸公决。

此事件从头到尾,彻底暴露蔡政府处理问题的方式,看不见相关机关回归问题的本质,与民众进行沟通。先是一意孤行,操控环评力排众议;后则用尽迂回方法,透过媒体网军导引风向,打击反对声音,为的只是继续坚持既定立场

网路让公众讨论更容易,资讯传播更快速,促使公民直接参与公共事务,变成更为常见的一种决策模式政府部门必须更加适应这种直接民权潮流,透过辩论,正面迎向问题,听取公众意见,也说服民众。但如果只想透过邪门歪道,欲盖弥彰,借着网军到处泼脏水而非正面回应,反而更会使民众心存怀疑。

公投能保护的不只是藻礁,而是制衡悖离民意政府的最终手段。民进党政府限缩公投的权力,悖离了世界的潮流,却阻挡不了民意的反扑。而迷信网军带风向可以左右一切舆论与民意,在这次粉红风暴中,终于踢到铁板。而这只是开始!

作者为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