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武忠/新南向政策:商人嗅觉比冷气房官员敏锐

▲立委林昶佐赴印度。(图/翻摄自林昶佐脸书)

文/李武忠政府筹备多时的新南向政策正式启动台湾和印度也率先签下「双边农业合作备忘录」,成为农业新南向的重要据点之一,后续该如何推动引发关注。印度是亚洲第三大经济体,居中国和日本之后,2015年GDP为2.093兆美元,农业部门占GDP比重约18%,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占全国劳动力数量的60%,以小农经营为主,农业发展普遍存在经营规模小(每户平均1.15公顷)、农业机械利用率低、生产效率低等问题,由于印度人口高达13.1亿世界第二,为确保粮食安全印度政府非常重视农业发展,受宗教文化等因素影响国民饮食结构素食消费者食物偏好与台湾显著不同,目前印度仍以家庭式加工食品为主,对包装食品需求增加,为此印度政府对外资进入食品加工业持开放态度

印度农产品进口的平均税率为33.5%,10.9%的农产品关税超过50%;印度政府也以保护公共卫生安全以及道德宗教考虑为由,对牛肉及其制品、动物油脂脂肪鱼类废弃物及来自禽流感疫区国家或地区的家禽等农产品禁止进口。目前印度最重要进口农产品为动植物油脂、蔬菜水果占农产品总进口量的75.5%。台湾农业想要向印度发展首先应该针对印度当地食物消费特点、发展趋势等进行长期有系统深入调查研究,找出台湾农产品可以输出或投资利基;其次应进行中印农产品检验检疫标准暨规范磋商,方便农产输往印度;虽然产销一条龙经营模式可以增加投资经营利润却很可能引发当地农民和企业反弹,可以采取投资设厂或与当地企业何合作方式;最后争取签定台印自由贸易协定及投资保障协定,降低台商投资风险。事实上商人商机嗅觉敏感度远高于坐在冷气房的政府官员,因此政府官员在拟定细部执行方案前,应该先倾听企业的声音,看看他们需要政府帮他们做甚么,而不是政府要他们做甚么,由政府与企业厂商一起选定目标市场与农产品;然后由厂商自由发挥所长彼此相互帮助不要扯后腿或恶性削价竞争,政府则适时给予协助而不是不停干预比赛过程;台商彼此间或与当地企业、民众应该建立伙伴关系而不是竞争关系,携手达到双赢(Win-win)的目标。台湾政府究竟该以何种姿态挥军南向,敲锣打鼓?鸭子划水?先贸易后投资?先投资后贸易?对新南向政策成败影响至巨,应审慎为之!

►►►随时加入观点与讨论,给88论坛粉丝团按个赞!

作者李武忠,新北市博士经济系教授,本文不代表本报立场。88论坛欢迎更多参与,投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