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清》大陆影评需要百家争鸣

大陆年轻导演毕赣新作地球最后的夜晚》,在2018跨年夜上映,却收到如潮差评,一夜之间跌下神坛。因为《路边野餐》,毕赣横扫了各大电影节各类奖项无数,自然也就成为媒体关注的「宠儿」,资本的加持自然少不了。处女作以极低的成本既能挣钱又能成名,就像时下网红有了粉丝基础能带货变现,也就有了资本价值

中国式一夜成名

资本介入之后,毕赣从初尝名利到手握千百倍量级资金,随之而来的是名演员老前辈心甘情愿的加持,毕赣不一定能掌控整个大局,他身边已是各色呼风唤雨之人。这算是毕赣征战告捷的成果。

镁光灯下,我们看得到美好,却猜不到他用艺术赢得资本,同时也被架在炭火之上。

这是典型中国式「一夜」成名,一方是为了逐梦的导演需要资金支持,一方是资本阵营集体逐利,正是他们的孜孜不倦才让更多人成为主角,才有了这次「最后的夜晚」。

我们这一届观众都是病人,虽然不是什么大病,但极其容易传染,所以杀伤力相当强,影响力相当广泛,专治电影各类综合症

当一个人拥有了名誉时,利益这把双刃剑离得不会太远,社交媒体时代人人争相歌颂或赞美时,谁站出来唱反调那就是自寻死路,请相信总会有一批拥趸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但要纠正你的观点,突如其来的就是决定生死的时刻。

在全媒体鼓与呼之下,唱反调自然不得宠,少数人的观点碰触了多数人的利益,如果你说错一句话,就可能会被贴上水军标签

我始终相信,荣誉是一种信仰力量,它引领的永远是部分人群意志。经过人工干预,筑梦人总是主动或被动的希望能从之身上获取什么,忽略了这部作品的本质就是个纯粹的艺术品

在商业影院中,观众的钱包决定了赢面,艺术却只能少数人拥有和欣赏。当毕赣初获殊荣时,大家聚焦在他显赫的奖杯上,至于作品已经被光环掩盖真相。于是资本家就开始驱动这艘满载各方利益的轮船,向更广阔的海洋中行驶。

初衷是寻找下一片更广袤的大陆,结局却是最后的夜晚。

年少成名,当资本、资源、赞美等一切美好都蜂拥而至,毕赣不再是那个怀揣梦想的少年。光明与黑暗交替,选择了光明未必黑暗不会来临,选择了黑暗未必就一定能迎来光明。

没有影评人只有水军

我们缺乏专业的观众基础,大多数人群都是沉浸在可乐爆米花的快感中。除了工作,正常家庭还有油盐酱醋茶、老幼病孕,生活五味杂陈,没有什么比欢乐更重要。艺术片包装成商业片势必会大众口味颠倒。

我们没有影评人,只有水军。不需要辩解,影评界迫切需要中国好声音。影评是一种表达类目,过去我们在报纸写影评,后来互联网成为阵地,现在我们在任何可以存在的地方作战,只是它的价值取决于有没有流量。「收买」媒体,公关影评人、操作指数、发动水军这些是宣发工作中相当重要的工作,一切都那么正常,又那么不正常。百家争鸣的现象快要在影评领域消失殆尽。

我们的投资人相当可爱,谁火就发动快速收编作战,渴望快速获得回报。他们不懂,快不一定是最厉害的武功,要不然太极拳也不会成为全民健身的功法。我们怀念过去煤老板的日子,人傻钱多还不干预创作,但煤老板的投资也没见诞生多少精品

艺术电影并不是孤立的存在,市场的培育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这块市场的培育,需要各方力量对内容研发、发行渠道等多方的投入,及更多观众的专业熏陶和影响。

《地球最后的夜晚》,从某种程度来说是一种惊喜,它给艺术电影乃至电影带来更大的价值期待。

(作者为大陆资深娱乐营销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