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史话-皇太极族名取「满洲」事有蹊跷

清的祖先居住在水草丰盈的茫茫草原。(时报出版提供)

与其说我们在批判性地从古代帝王的所作所为中挑毛病毋宁说,我们同时也是在探究古代华夏文明根源,寻找我们这个由许多兄弟民族融合而成的华夏民族历史源流,触摸我们悠久而优秀的古代文化,分享华夏大家庭的共同财富

按照皇太极的说法,首先,他否认了满族来自「诸申」,即女真,因为据说他还明确表示过「明非宋室之后,我亦非先金之裔」这样的意思。其次,他明确提出「满洲」是今后唯一的族称。而这个名称中的两个汉字,和「清」一样,都是三点水旁,表示与水具有密切的关系

清与明的较量

实际上,「满洲」一词最早在十五世纪朝鲜人居正所着《笔苑杂记》 一书中就已经出现,距皇太极定名「满洲」可以再往前推大约一百五十年。而且,根据《满文老档》记载,明朝万历年间也出现过这样的说法。因此,看上去,「满洲」作为一种族称并不是皇太极的发明与专利,但是,把它明确定为满族名称这一事实,无疑还是应当记在皇太极的名下。

那么,皇太极为什么要把族称改作「满洲」呢?原因很有可能是多方面的。如果仅仅从「五行德运」角度猜测,最可能的缘故或许又是我们刚刚提到的「金生水」。但是,这只是事情的一方面;另一方面,面对曾经兴盛的明朝,皇太极怎么能把这个对手忘了呢?那么,「水」与明朝又有什么关系呢?

现在就让我们稍稍往前回忆一点。刚才提到,按照阴阳五行的「五行德运」之说,明朝是「火德」,所以它才压制了元朝的「金德」。但是,看起来朱元璋并没有料事如神的本领,也忽略了冤冤相报的民间信条。他没承想,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皇太极从小崇尚儒学和中原文化,对阴阳五行之道也素有了解,所以才可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他把自己的族名与国号统统取意为水,这就是要用滔滔洪水扑灭明朝的大火了。

诚然,到清朝的时候,「五行德运」说已经非常式微,应当说完全不复往日的辉煌。但是,我们前面也提到过,盛与衰是一回事,有和无却是另一回事。因此,虽然清朝确实不太重视「德运」的承续,但是,这并不表明以皇太极为代表的统治集团不了解这种学说、不利用这种学说,更何况前朝的大量文献中均有相关的内容,特别是明朝属「火德」这种非常有用的讯息

对于皇太极取族名和立国号时,是否真的取意于水,自然也会有怀疑的声音。因为,巧合的情况的确也可能存在。那么,这种情况又该如何看待呢?

我们姑且就从字面意思说起吧。首先,暂且不论「满」和「清」这两个字,单就「洲」字来看,它原本的意思是江河湖海之中的陆地,最初的字形并没有三点水,而是写作「州」。并且等到加了三点水的「洲」字产生之后,「州」反而不再表示水中的陆地了,它基本上只表示某种行政区划等,例如明朝的「府州县制度和清朝的「道府厅州县」制度。

其次,就满族的源流看,其世代居住生活的地方,绝大部分都是崇山峻岭、茫茫草原,就算一直上溯至新石器时期的「新开流文化」,据考证为满族先祖的「肃慎」人,虽然也曾以渔猎等为业,但是就其总体情况而言,实在算不上比较纯粹的江渚水畔民族。那么,如果皇太极选择「满州当族名,似乎还说得过去,因为「州」只是表示一定的区域罢了,而且称为「佛满洲」的建州女真,本身族称中用的就是「州」。但是,皇太极的最终选择却是弃「州」而用「洲」。这多少会让人觉得有些蹊跷和匪夷所思:他为什么一定要多这几滴水呢?

因此,比较合理的解释就是,「水」对他而言,一定意味深长,总有不足为外人道的意义和理由。

当然,由于「满洲」这个名称的满语读音等缘故,汉语里也曾经出现过与它意思相同的「曼殊」这样的说法。而「曼殊」对于信仰佛教和了解佛教的人来说,简直是如雷贯耳,因为这正是教导、引渡无数修行僧众修成正果通达彼岸的「文殊菩萨」。因此,文殊就成为智慧的化身,清明的化身。所以,也有意见以为,皇太极把族名取作「满洲」,大概意味着「清灵的主宰」。

「清」的多种寓意

另外,还有一种意见倒是脱离了水的困扰,直接以方位谈论「清」的寓意。

我们知道,根据五行学说四方与颜色的匹配关系,东方为青。正像《说文解字》对「青」的解释:东方色也。而满族当时的发祥地和大本营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因此,这种意见的主要观点就是「青」「清」相通,所以,国号取「清」,既意味着满族的发祥之地,与此同时,由于日出东方,所以也象征着满族和大清如初升红日,普照大地,而且生命力越来越旺盛。

但是,以今天的科学眼光审视,所有这一切恐怕只能是自我安慰的手段,同时也可能是迷惑百姓的伎俩。因为,任何手段都没能阻止任何王朝的衰亡,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多少雄才大略、胆识过人的帝王与俊杰,都已经成为历史长河中的过眼云烟。

当然,从另一方面看,与其说我们在批判性地从古代帝王的所作所为中挑毛病,毋宁说,我们同时也是在探究古代华夏文明的根源,寻找我们这个由许多兄弟民族融合而成的华夏民族的历史与源流,触摸我们悠久而优秀的古代文化,分享华夏大家庭的共同财富。

王朝名称,本来就和每个人的名字一样,有些包含着美好的寓意,可能寄托了父母长辈的殷切期望;有的则只是一种区别性符号,为的是避免和其他人混淆;还有些则仅仅体现了兄弟姊妹中的排行,如刘阿大李二丫等。但是,位居九五之尊的帝王,他们对自己的名字、帝号尚且慎之又慎,而且几乎无一例外地要求民间或其他人「避圣讳」。因此,可想而知,对于自身家族的基业,他们会怎样不厌其烦地斟酌字眼,寄予厚望。特别是当这样的行为与我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其中的奥妙更会让我们产生一探究竟的兴致。因为这里面的文化已经脱离了单纯的王朝名称,而是会让我们感受传统文化的精髓

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探本溯源,浸染文化,并一起使我们的祖国、我们的民族更加兴旺富强,使我们的文化传统更加源远流长。(系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