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察闪避左宗棠 诓台勇哗变

雾峰林家建筑群之一「宫保第」,为当时福建省水陆提督文察所居住的地方,是庞大的清代官府宅第。(黄国峰摄)

军机处对林文察深感不满,准备等他一内渡就从严从重议处。左宗棠知道朝廷必有惩处,打算让林文察一到就先杀敌建功,以此弥补他的拖延之罪。

这天早上收到的密函,更让林文察深感不安。

密函只写了两句话:「文察超越得禄,林家森森盘根。」

林文察大惊,派人去追,已不见送信之人。

整个林家都是后患

「文察超越得禄」,既可以说是林文察超越王得禄,也可以说是林文察不只食君之禄,不食君禄,岂不是要自己为君?至于「林家森森盘根」,则是说不只林文察堪忧,整个林家都是后患。如果朝廷看到了这十二个字,会作何感想?还是说,这些字根本是从朝廷流出?

想到这里,林文察不寒而栗。

王得禄官至提督,却非地方豪强,那个时代也不容他自养家丁与台勇

林文察也官至提督,但阿罩雾林家不只是地方豪强,在平乱之后还成了在地方上独大的豪强,更要紧的是,林文察手上掌握了一支台勇强兵

密函只有两句话,林文察却闭门深思了一整天。

如果有人检举阿罩雾林家可能造反,朝廷会选择相信阿罩雾林家,宽容以对吗?还是宁可错杀一万,不可放过万一?

林文察心里有数。

进入官场短短五年就高升从一品提督的林文察,如今面临了有生以来最艰难的选择。如果不想坐以待毙,该怎么办?

眼前两条路该选哪一条?这个决定牵连整个家族的命运,也会影响几千、几万人的性命。林文察连日忧思,夜不成眠。

天命如何,人岂能料?林文察走到大厅,这里供奉的是从漳州老家请回来的妈祖神像,他决定再次寻求妈祖的慈悲开示,掷筊求签,求到了第六十签,签诗写着:

常凭宝剑斩妖邪,十五年来事足夸;

此去更宜韬晦好,硗硗易缺理无差。

看到这首签诗,林文察如中雷击,僵立许久。

十五年前他为父报仇,走上不归路,名动全台。原本就算没被明正典刑,多半也只能自此隐姓埋名、躲藏度日

谁能料到,洪秀全金田起义改变了命运。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台湾也受到波及,先有福建小刀会侵扰,后来又有戴万生起事,给了林文察一个翻身的机会,让他趁势而起。

这首签诗根本就是妈祖娘娘为了他而写的吧,前两句内容完全就是他的前半生写照,而后两句则明白嘱咐他要韬光养晦。

只是事已至此,要怎么韬光养晦?

何况势已至此,又怎能韬光养晦?

「妈祖娘娘,祈求指引弟子,事已至此,要怎么韬光养晦?」林文察俯跪在地,衷心祈祷。

可叹身居从一品的提督高位,尚且受那群官员的挤兑,一旦韬晦退隐,万一遇上官府整治,纵使坐拥万贯家产,又怎么能过得好?

「妈祖娘娘,祈求指引弟子,势已至此,又怎能韬光养晦?」林文察祈祷时雄心渐起。

久跪的林文察忽感满室红光,心想莫非是妈祖显灵?连忙重重在地上磕了一个响头,才敢稍稍抬头仰望,只见妈祖神像一如往常,微笑俯瞰众生。

林文察站起身,以为刚才感到的满室红光只是多日失眠的错觉。摊开手,赫然发现手中的签诗已不再是第六十签,变成了第十二签:

长江风浪渐渐静,于今得进可安宁

必有贵人相扶助,凶事脱出见太平。

林文察揉了揉眼睛,摊开签诗细细瞧看,确实不是眼花。签诗指引「于今得进可安宁」,林文察大喜,跪下重重磕了三个响头,感谢妈祖的指引与庇荫,口中默祷:「妈祖娘娘,事成之后,弟子必当起建大庙万世祭祀不绝。」

朝廷改为命令福建陆路提督林文察与福建水师提督曾玉明内渡,福建水师提督曾玉明收到谕令立刻动身,林文察却一拖再拖,从同治三年二月第一次接到谕令开始,就一直以各种理由拖延,丁曰健则一再上奏催促并且参劾林文察的拖延内渡。

转眼到了七月,曾国藩奏报已经克复了太平天国的伪天京。同治皇帝与两宫太后大喜。

军机处对林文察的推延已忍无可忍,警告林文察再不内渡就要从严议处。

严斥的谕令发出之后,终于得到肯定的回复:八月二十五日搭船离台,内渡泉州。

军机处对林文察深感不满,准备等他一内渡就从严从重议处。左宗棠知道朝廷必有惩处,打算让林文察一到就先杀敌建功,以此弥补他的拖延之罪。

同治三年八月二十七日,闽浙总督左宗棠正等着林文察抵闽拜见,没想到等到的不是林文察的人,而是他送来的急报:台勇哗变!

林文察奏报说:台勇哗变的原因,主要是不满台湾道丁曰健的打压以及苛扣粮饷。勇首在林文察内渡当天的宴席上发难,当场扣押丁曰健,还从他的身上搜出密函,直指福建巡抚徐宗干是幕后黑手,于是群情激愤,一发不可收拾,最后扩散成全台动乱

目前丁曰健被俘、台湾镇总兵曾元福失踪。林文察说他正在与乱民谈判周旋,建请朝稍安勿躁,由他先行折冲,切勿调兵遣将前来,以免反而刺激台勇,逼得他们背水一战,滋生出更大的动乱。

回复更加启人疑窦

左宗棠知道林文察在台勇之中素有威望,因此依照建议,奏请朝廷先任命林文察重新兼任福建水师提督,以求事权统一,再观后效;同时请将徐宗干暂时革去现职静候调查

朝廷全部照准

接下来的几个月,林文察频频上奏,详细说明他对哗变台勇的安抚及处理情形。一开始似乎安抚奏效,不过不知何故,稍后府城嘉义竹堑分别又有乱民滋扰,局势颇有波折

林文察在奏报中自称疲于奔命,所幸情势尚能维持,还未糜烂。

朝廷屡加慰勉,只是转眼三个多月过去,林文察还是一再奏报台湾的局势时有反复。朝廷在这段期间,先后派了几次特使来台调查,却没有任何一位特使按照朝廷交代的方式回报军情。

朝廷起疑,谕令林文察内渡回奏,回复战情多变,眼下暂时难以脱身。

朝廷又谕令特使内渡回奏,得到的回复更加启人疑窦,因为不是特使意外受了伤、行动不便,就是在刚好不久之前失踪,恐怕已被乱民所擒。

林文察后来的奏报说:安平、打狗、沪尾和鸡笼四个港口都有乱民起事,海路交通多有不便。此后奏报断断续续了,经常不回复朝廷的质问。

到了同治四年的年初,军机处不再相信林文察的奏报。即使是对林文察一向爱护有加的闽浙总督左宗棠,这时也知道大有问题了。(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