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佩萱/别问家暴受害者「为什么不离开?」
●留佩萱/美国心理证咨商师,美国宾州州立大学咨商教育博士候选人。
我一直以来都很想在部落格上写一篇关于家暴的完整文章,但一直都还没写出来。在咨商室中,我有许多女性个案曾经/正在经历家暴、有许多个案在童年时期目睹家暴、我当过这里社区家暴庇护所的志工咨商师、接过24小时家暴专线、连我的博士论文都是写跟家暴主题有关的研究,或许正是因为接触到家暴太多面向,觉得这个议题实在是太复杂,我不知道该把这些东西通通写出来。
「家暴」 (Domestic Violence/或又称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是指伴侣间的暴力关系,不仅仅是肢体暴力,还包含情绪虐待、性暴力、控制行为等等。
很多人在听到家暴案例时,第一个质疑的就是:「为什么她不离开?」
如果今天你遇到一个新对象,那个人额头上刻着「我会对你施暴」,那么我猜你应该不会选择和这个人交往 (我多么希望世界可以这样运转,事情就会简单多了!)。但是,大部分的家暴关系,一开始都不是这样,通常恋爱关系的初期,另一个人都是非常甜蜜与体贴(以及在热恋时期本来就很难去觉察那些警讯),交往久了、结婚了,当对方开始出现肢体或言语暴力、控制行为时,妳会开始自我怀疑:「我做错了什么?我哪里还做得不够好?」「是不是我的问题,为什么他以前这么体贴,现在却变这样?」尤其当对方不断怪罪是妳的错时,妳更会觉得「是我的问题」。
人很会适应环境,在这样家暴关系中,妳是一天又一天适应更多的精神虐待、掌控行为,所以当他朝妳砸东西、向妳挥第一拳时,妳已经在这样的受虐关系中很久了,妳也适应了(如果第一次约会时对方就朝妳挥一拳,我相信妳一定会马上离开)。而当一个人累积到想离开的时候,通常都是事态已经很严重了,妳可能发现离开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妳可能没有经济能力、无法独自扶养孩子、已经被孤立很久没有支持圈、想说要再给对方一次机会、没有工作经验让妳觉得妳会找不到工作、妳焦虑离婚后的未知、害怕家人以及社会对于离婚的负面观感,以及,妳恐惧如果妳离开,对方会不会做出什么事情来。
别让你的关心成为她们「不敢说出来」的原因
「离开一段家暴关系」是非常危险的过程。在美国,数据显示,因为家暴身亡的女性,有80%是在离开的时候被谋杀。一个人不敢离开,这是非常深的恐惧,或许是一般人无法想像和体会的。离开一段家暴关系不是说走就走,而是需要许多支持、规划、与资源。
当我们看待家暴案例,我们想到的是「这个人打妳,妳为什么还要继续待在这里?」但是,「这个人」是她爱的人、是身边最亲密的人,你知道当身边爱的人成为那位对妳施暴的人,这是多么困惑、痛苦,与难以启齿吗?
我想我们不该再问:「为什么她不离开?」,而是要问:「为什么他会打人?」,以及「为什么我们可以容忍他打人?」
「为什么他会打人?」这个问题也是让我长期以来非常困惑,虽然理性上读过各种研究显示童年被虐待或目睹家暴,会让一个人成年后更容易成为施暴者,但情绪上,我还是无法理解,为什么你会伤害身边最爱的人?
当然伴侣间可以有各种情绪,你可以对伴侣感到生气愤怒,这些情绪都是正常的,但这些情绪从来不能当作打人与施暴的理由。
我在咨商室中有好几位个案,待在好几年的家暴婚姻中,但是身边的人都不知道,因为她们不敢讲出来──心中感到羞愧、觉得说出来很丢脸、以及怕讲出来被大家评价(像是被问「妳为什么不离开?」),这些因素,都让家暴受害者越来越孤立、不敢求救。而且,很多施暴者都是很有成就、拥有很好的职业、对其他人友善有礼貌,让受害者更不知道如何说出来。
如果妳/你正在经历家暴,希望这些文字可以帮助到妳,希望妳可以愿意说出来、开始求助,告诉信任的亲人或朋友、以及寻找专业心理治疗师。如果你身边有亲人/朋友经历家暴,也请你试着提供一个同理与不评价的空间,让另一个人可以安心说出来。
一旦说出来,就有可能不一样。
注:文章中用女性因为数据显示大部分家暴受害者是女性,但男性也会被家暴,而因为社会对于男性的刻板印象,会让更多男性受害者不敢说出来。
热门推荐》►难以脱离的童年创伤...►以管窥豹:家暴事件背后的社会真实►夫妻分开后...小孩的需求「摆第一」
●本文获作者授权,转载自脸书。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来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