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咪宝贝/爸妈再抓狂,也不能对孩子说的话

采访撰文/魏婕綝;咨询资深心理何采谕

「你不听话,警察会来抓你!」、「妈妈没有不乖的孩子」、「活该,早跟你说跑来跑去会跌倒」……教养孩子时,您是否曾说过这些话?大人负面语气态度可能会对孩子的性格与发展造成什么影响?怎么说话才能让亲子关系更融洽、孩子更好教?

聪明管教掌握5大原则4岁的小豪就读幼儿园中班,最近老师数数,他总是数错。妈妈也经常在日常生活中找机会教他,例如:数苹果、数袜子或数铜板等,但小豪的数数能力还是没进步,妈妈忍不住叹气:「你的理解力真差,怎么教都教不会!」资深心理师何采谕根据人本基金会日前公布「破坏性语言」排行调查发现,在「爱的传达」方面,「我怎么会生出你这种小孩?」是最让孩子受伤的话语,而在「学习思考」方面,「你怎么这么笨!」则最伤孩子的心。经常受到威胁、恐吓话语的孩子,自信心会感到低落,觉得自己不如人,情绪上也会呈现较不稳定的状态。另外,何心理师在临床上发现,孩子在日常生活也会经常以这样的言语同侪或手足互动,进而影响人际关系。

孩子表现脱序爸妈容易动怒

当孩子生命呱呱落地那刻,爸妈皆用满满的爱来迎接他。可是在教养过程中,为何当孩子行为表现失常或脱序时会令父母的怒气一发不可收拾?在意或害怕他人眼光当孩子在公共场所出现脱序行为而引起他人注意、甚至影响他人时,有些爸妈会担心紧张,害怕被人说不会教小孩,或被质疑管教能力不足,因而出现生气或提高声量的反应。除此,何采谕心理师亦补充:「加上现在手机拍照、录影等功能发达,当孩子在公共场合出现不当行为,路人还没了解来龙去脉,即直接录影或拍摄,并放到社群网站上讨论,更增添父母的压力。」家长情绪状态受到影响当家长情绪处在不稳定状态,例如:工作受到主管指责、夫妻对于教养观念不一致、婚姻不和谐、自身健康有问题或身体较疲累等,皆会影响对孩子行为的处理态度。可能平常看来是一件小事,却因为情绪不稳定而被扩大处理,或将在他处的不满迁怒到孩子身上。童年记忆与经验之延续大人在年幼时,或多或少在亲子互动上经历过不好的经验,即使长大后,我们不断自我提醒,在面对孩子应学习改变,不再依循上一辈父母对待自己的模式,但仍会不自觉重复上一代的教养方式。例如:上一代父母的传统观念是「不打不成器」,当自己教养孩子时,尽管提醒绝不犯上一代的错,但还是忍不住做了同样的事。何心理师表示:「对孩子容易抓狂或使用破坏性语言的父母,在成长过程中也曾被伤害的经验,因此,对于孩子的伤害较无法体会。」误解孩子行为背后原因孩子出现脱序行为,多有其原因,包括孩子本身特质环境与孩子的互动影响。何心理师进一步说明:「有些孩子较敏感,情绪容易不稳定,或是对于某些事物有坚持与规则,而这些特质会影响他们的行为。」至于环境与孩子的互动方面,这些行为不良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太多负向回馈,并经常被标签,例如:妹妹被欺负,一定是哥哥搞鬼;弟弟捣乱,一定是哥哥带头……大人将孩子的行为解读为顽皮捣蛋、讲不听、故意等,使孩子受到负向对待。因此,不妨换个角度思考,也许这些行为是孩子的求救讯号,孩子必须以负向行为才能吸引他人对其关心。

停止负面言语,改说暖心话

对于家长教养孩子经常脱口而出的负面言语,怎样换个方式讲更能温暖孩子的心,也可以增进亲子关系? 【Stop】我怎么会生出像你这样的小孩? 「我怎么会生出像你这样的小孩?」、「我没有你这样的孩子!」、「你让我很失望」……父母的言行举止经常是孩子学习模仿的目标,孩子希望从父母身上获得肯定与认同。当家长说出这类言语,令孩子感到不被认同,孩子会产生被遗弃、讨厌的感觉,甚至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Good】「爸爸/妈妈也有做不好的地方,我们一起加油!」可以换成「爸爸/妈妈也有做不好的地方,我们一起努力加油!」,和孩子站在平行位置,并试着让孩子理解:不是你不好,而是每个人都有不完美的地方。此外,也可更明确指出:「我希望你可以做到『某个行为』,因为『某个理由』。」例如:妈妈希望你在公共场所能坐着好好吃饭,这样比较有礼貌,也不会影响别人。【Stop】讲都讲不听,那你去当别人家的小孩!「你再不听话,爸爸/妈妈就不喜欢你、不爱你了!」、「讲都讲不听,那你去给别人当小孩好了!」……何采谕心理师表示:「『听话』、『服从』在华人社会是很被强调的环节,如果孩子未按照父母要求做,常会被贴上『不乖小孩』的标签。」然而,完全顺从的孩子会变得没有自己想法,只一味接收指令,缺少辩证思考能力。【Good】「我喜欢你、我爱你,但我不喜欢你做这件事,如果你可以做到(调整后的行为),就更棒了!」何心理师举例,若家中的手足经常争执,妈妈发现姊姊在欺负妹妹时,可以跟姊姊说:「妈妈很爱妳,但我不喜欢妳欺负妹妹,如果妳帮忙妈妈照顾妹妹,妳就更棒了!」【Stop】怎么那么笨,这种题目也不会?「怎么那么笨,这种题目也不会?」、「你是猪吗?到底要教几次才会?」……何采谕心理师表示:「每个孩子的学习状况优势不尽相同,父母应先观察孩子长处、发掘其优点,并找适当时机让他们发挥长才,进而从中获得自信心。」【Good】「题目看不懂吗?还是不会做?我们一起讨论怎么解决。」主动询问孩子的困难,像是题目看不懂?还是不会做?并邀他一起讨论解决方法。让孩子知道当他遇到挫折,爸妈可以协助他,如此他会比较有依靠,也愿意信任父母。【Stop】叫你帮个忙也不会,是废物吗?有些孩子的主动性较低,若没有养成习惯,协助家务时就需要父母三催四请,甚至徒劳无功,引发亲子冲突。【Good】「你可以帮忙妈妈吗?我知道你是很棒的小帮手!」、「妈妈现在需要帮手,你是大力士,一定可以帮忙、做得很棒!」何采谕心理师建议:「对于尚未建立习惯的孩子而言,家长不妨以鼓励方式,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另一方面,也许孩子经常在完成任务后,被视为理所当然,当他长期努力却没有被看见,久而久之,这种好行为也会慢慢减少。因此,无论孩子帮忙大事或小事,给他口头上的称赞,让他将好行为延续下去。【Stop】姊姊很会心算,你就不能跟她多学学吗?每个孩子的能力与特质并不同,并非在学习方面都能上手或有好表现,也许他在体育、艺术或其他领域可以发展自己的一片天。因此,观察与发掘孩子的长处,进而鼓励继续发展,是家长很重要的任务!【Good】「妈妈看见你在画画方面很努力,继续加油喔!」别一直关注在孩子做不到、做不好的地方,应多观察、鼓励孩子做得好的部分。特别是现在的家长工作忙碌,有时会忽略孩子发展出的能力,或孩子在哪方面有好的表现,因此,爸妈除了在家多与孩子互动、观察他的生活,何采谕心理师还建议:「平时亦可多与孩子的老师沟通、交流,了解他在学校的表现,发掘他的优势。」

爸妈快抓狂,请跟着这样做

多数爸妈舍不得责备孩子,不过,当孩子表现一再脱序,且履劝不听时,身为父母也会生气,甚至情绪失控。当爸妈快抓狂时,该如何做才能降低亲子冲突?预先告知情绪反应相较于孩子,大人比较可以辨识哪些情境事件或状态,容易引发负向情绪,何采谕心理师表示:「不妨事先告知孩子,如果做了哪些不好的行为可能会让妈妈不舒服,甚至生气发怒。」除了提醒孩子,也让自己了解待会也许发生的情境,让彼此有心理准备。学习控制音量声调人在生气时,几乎都会音量加大、声调提高,受到生理被激发的影响,容易让人情绪高涨。当爸妈觉得快要生气时,先深呼吸、停顿一下,缓和生理所带来的冲动,并渐渐调整说话的语气与音调,试着让自己以较和缓的说话方式,与孩子互动。坦然面对自身情绪每个人都有宣泄情绪的权利,也必须为情绪找出口。无论大人或小孩,「生气」是可以被允许的,何心理师提醒:「只是父母应学习辨识,究竟是小孩的行为让自己生气,还是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让自己对小孩的行为看不过去而迁怒?」家长应学习检视自己的情绪状态。暂时离开事件现场借由离开现场,让心情稍微平复稳定后,再回来与孩子讨论刚刚发生的事,如此会比在气头上对孩子说出不好听的伤害话语来得好。

5point!聪明管教,无损亲子关系

当孩子表现不佳,让父母感到生气或挫折时,在管教上应该注意哪些重点,以免伤害孩子、破坏亲子关系? 1破坏性语言要打住上述所提的「破坏性言语」,容易破坏亲子关系,孩子也会因为这些语言伤害,造成自身的情绪问题与自信心不足等情形,进而影响价值观、人际互动等,不得不谨慎看待。2诚实面对自身情绪当爸妈带着生气情绪面对孩子的问题,有时会导致情况越来越糟,甚至延长冲突时间;若加上在公共场所或有长辈在场,势必造成尴尬局面。因此,诚实地面对自己紧张或不舒服,暂时以能处理孩子的方式因应,并找机会带孩子到人少的角落了解状况。3事件现场立即处理要让孩子知道大人对事情处理是认真的。因此,了解事情的始末,可以帮助家长厘清孩子的行为是否恰当,同时让孩子知道如果发生事情,例如:与人起冲突,爸妈会保护你,但如果是做错事情,也要秉公处理而不会偏袒。4事后讨论前因后果无论发生什么事,事后讨论都有必要性。除了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意义,以后再面对类似的情境,彼此该如何调整与因应,以降低亲子冲突或人际冲突。5重复提醒建立规范在讨论过后,下次面对类似情境之前,仍要提醒孩子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与状况,并提醒行为规范的重要性,让孩子借由行为规范的建立,逐渐稳定表现。

让孩子学会对自己负责

当家长在管教孩子时,除了尽量少说出负面话语,另外,何采谕心理师提醒:「一些生活上的用词也要注意,尤其与生活规范、品格方面相关的事。」她举例说明,当孩子在图书馆内大声讲话或奔跑时,爸妈应提醒孩子要遵守馆内规定,像是安静、放慢脚步,而不是以「图书馆阿姨会骂人」来吓阻孩子不当行为。除此,在餐厅用餐时,也常见到孩子在走道上奔跑,爸妈应提醒孩子,服务生送餐的过程,可能会因为孩子的奔跑、撞到,不慎被餐点烫伤。何心理师指出:「要让孩子学习正确的规矩与价值观念,而不将责任归咎于他人。」甚至有些学步期的宝宝走路跌倒,一些长辈会怪罪地板或小石头害孩子跌倒,甚至说出:「地板不乖、打打」……事实上,家长正确做法应是引导孩子观察四周环境,学习自我保护与照顾的责任,而不是将自己不注意所造成的后果推托给其他人事物,让孩子学到将过错推给别人,而缺乏责任感。

何采谕                      学历:政治大学心理学系、高雄医学大学行为科学研究所临床心理学组现职:执业于台南市之临床心理师、儿童绘本作家、《亲子天下杂志》「请问教养专家驻站临床心理师、《全国儿童乐园》月刊咨询专家

*更多内容请参考:【妈咪宝贝】2015年08月号。http://www.mababy.com/newkm/*【妈咪宝贝】官方网站。http://www.mabab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