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场变科技了但回忆不变 「熟悉的牧草味」让他想起父亲的爱

图、文/阿春仔in台南

这样的画面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个陌生的存在,但对于春爸来说却是个充满与父亲一起的快乐童年回忆,也是每每回想小时无法忘怀的画面

牧场乳牛,我的父亲与鲜乳卡车,占据了我童年5~10岁的9成时光,但现在爸爸已经不在了,父亲节只能回老家翻翻以前的老照片,怀念一下那段时光

春爸在第二本著作中有写到一处石家牧场,这回就以六甲林凤营牧场为主来跟大家聊聊畜牧业这件事,相信很多人来这里拍落羽松时一定也很好奇^^

牧草加上饲料些许的发酵味,是牛舍最具代表性的空气,偶而传来几声的哞~是牛舍里响亮的号角,他们像是沟通,或是在对我这个陌生人打招呼

我不得而知,我只知道每回来到牛舍,脑海里涌现的是一股亲切的思念,这些大家伙们柔和的眼神,总是给我一种无法言喻的疗愈感~

台湾很小,他们无法像拥有大片土地的国家一样在大草原上放牧,但牧场还是会准备一个大大的运动场让他们出去放放风,跑跑跳跳

午后的阳光透过树梢,把乳牛的皮肤晒得干干的,松软的土地也让他们的脚得到舒缓,是他们在牧场里很舒服的时光之一~

放牧场的各处也充满了像这样的装置,是给乳牛们刷背止痒痒用的,这在春爸小时候完全没有见过,是在以人道饲养为主的现代,才出现在牧场的装置

只是这天等了许久,并没有乳牛前来使用,也许一早的放牧时间他们已经轮流来舒服过了XD,身为一个酪农的示范牧场,有这样的配备也不奇怪

牧场目前共有三个部门,兽医、饲养、日粮,兽医负责乳牛的健康,饲养负责照料乳牛的起居,日粮负责处理乳牛每天的食物

被落羽松隔离开来的牧场,听不见台一线上的呼啸车声,只有牛叫声,树吹树梢的声音,还有三三两两的麻雀跟白鹭鸶会来蹭几顿饭~

毕竟这些饲料的味道,对于动物跟鸟类来说,是无法抗拒的美味,刚刚提到的台湾土地狭小,取得成本高,因此牧草也仰赖由国外进口,乳牛们吃的都是进口货

乳牛是一种极为好奇,却又非常怕生的动物,平常在牧场里工作的饲养员他们都很熟悉,所以会乖乖的吃饲料,但只要陌生人进来,他们就会停止动作

就像上图左边那几头乳牛一样,睁大双眼看着,像是在想「这家伙是谁??? 他要来干嘛??? 他为什么一直蹲在那里??? 他拿的到底是啥???」

只要有一只这样,左右邻居几只就会跟着定格一直望着不动,现在很流行的黑人问号,他们是真真实实的乳牛问号 XDDD

因为周遭毫无其他建筑,空气相当流通,干燥干净的牛舍堆满了草料,风一吹,迎面而来的就是浓厚的牧草味,这味道是我记忆中永远无法忘怀的味道

也是父亲当时每天工作完回到家的味道~~

在一片的时尚黑白当中,有没有发现上图有个与众不同的家伙混在里面,像是邻居田里面不小心走进来蹭一顿饭的黄牛~~

其实他也是乳牛的一种品种,名字叫做娟姗牛,非常富有乡村秀气女性化的名字,个性也非常温和,特色是他的牛乳含脂肪量非常高

牧场为了让生产牛奶脂肪量提高,总会混几头娟姗牛在牧场里,借此提高牛奶产出时的风味跟脂肪香气,这在我小时候是没有见过的~

另外兽医部门会在牛的脖子上挂上像这样蓝色的计步器,有些还在耳朵上装置体温计,借此观察牛牛们的健康状况,一发现步数变少,就会健康检查

酪农是一种365天都无法休息的行业,只要牛要吃饭,他们就一定要工作,要有好的鲜乳,前提就是要有身心健康的牛只~

他们快乐跟健康,鲜乳的分泌量才会又多又好,因此照顾他们真的跟照顾宠物没甚么分别~

因为乳牛原本是温带的动物,为了让他们在炎热的台湾能够舒服些,牛舍内四处配备洒水SPA,加上24小时不间断的大型风扇,让牛牛们降温舒服些

他们总是在吃饱后就会各自占据一格,舒服的趴下慢慢消化今天的食物,也是他们一天当中很舒服的时刻之一。24小时的风扇可是牧场用电量的最大宗

因此林凤营牧场还特别盖了一座自己的沼气发电厂,利用牛牛们便便产生的沼气,将牧场最大宗的排泄废弃物回收利用,目前发电可供牧场整年用电的10%

接着来到另外一区的牛舍,这里的牛稍微小一点,耳朵上的名牌有的是数字,有些却是有名字,不是牧场偏心,而是这是公牛才有的待遇~

公牛在牧场里肩负传递优良基因的重任,也是牧场里的少数,因此公牛用中文取名字,也方便兽医确认他们的基因来源,是个不成文的可爱规定~

记得银之匙的电影里有句台词「取了名字以后,到他们老了要离开可是会很伤心的啊!」

接着来到小牛区,以前在酪农区就常听到酪农们说,小牛生下来24小时内一定要让她喝到牛妈妈初乳,这样小牛才会有抵抗力,因此牛妈吗生产后

还是会让牛宝宝有跟妈妈相处的时间,之后再移动到小牛牛舍细心照顾~

在林凤营牧场看到年轻酪农妹,实在是非常惊喜啊,谁说现在的年轻人不肯吃苦,看看这里,年轻有热忱的饲育员在调配给小牛喝的鲜奶~

小牛舍的上方都记载了密密麻麻的时间表跟我看不懂的数字纪录,因为他们当时很忙,我也没有多问,但看的出来对于小牛的细心照料,像是育婴房一样

桶子一放下,小牛根本像是潜水一样的整个脸塞进去狂吸,一下子就喝光了~底下这只小牛的个性很急,很怕吃不到,整个嘴巴跟鼻子都浸在牛奶里~

一直喝到无法呼吸为止,才猛地抬起头来猛吸一口气,把牛奶喷的到处都是,再继续他特有的潜"奶"喝法,看起来很有趣~~

喝完奶的小牛,就会回到他们的"幼稚园"里,好奇地四处踩踏观望,出生之犊不畏虎是非常贴切的形容,小牛真的不太怕生,反而越大胆子越小~

底下这位是小公牛-肉肉弟弟~~他以后就要接续这片广大的乳牛后宫佳丽们,传递他优良的基因~

但是.....他不太有机会自己享受传宗接代的过程,主要是由下面这位大叔来"帮忙"传宗接代,因为怕他们会太HIGH,过程中谁受伤了都不好XDD

这里本来应该要打马赛克的,但从这角度应该还好,兽医叔叔把手伸进去母牛的产道里,把优良基因安置在里面,认真吃饭的母牛会突然静止~

然后就.....怀孕了~~~过程就这样~等着280天候后产下小牛,也就开始分泌乳汁,才是酪农收成的开始~

接着终于到了午后4点多乳牛们最期待的时间,网路上流传了很久,对于乳牛泌乳的错误资讯,说那有多残忍,春爸看了真的非常难过~

知识的传递错误让很多人误以为酪农业的残忍,这对辛苦的酪农们是种伤害,春爸自己从小看到大,根本没有这样的事情,请别再传递娜则错误的生产讯息

母牛分泌乳汁,所以会觉得胀奶,相信有过小宝宝的女性朋友们应该都知道胀奶的痛苦,母牛也是一样,每天喝饱喝足就像坐月子一样的营养满满

乳汁当然也满满,所以能把奶挤出来对他们来说是最开心的时刻,前面有提到他们舒服的时刻,春爸都写之一,这部分才是他们一天中最舒服期待的时刻

影片里,乳牛们穿越通道,这是他们每天的必经之路,也是最快乐的一条路,挤完奶之后今天的工作结束,也就不胀奶轻松了,等着放饭跟凉爽的夜晚来临

这是林凤营牧场比较不同传统牧场的设施,像是乳牛们的旋转木马,乳牛会自己伊格一格的排队进去,大概吸取乳汁11分钟,吸取器就会脱落~

母牛就会知道他的时间到了,转到出口处他们就会自己走出去,直接到洒水SPA区去玩,到放牧场里去跳一跳,空出来的格子就换下一位~

挤出来的生乳会先到2度低温储藏,春爸小时候每次跟着爸爸到酪农户去收乳时,爸爸会用水瓢装一大瓢给我喝,当时真的是喝奶跟喝水一样多~

也造就春爸的身高跟坚强的肠胃XDD,这都要感谢春爸的爹当时每天的喂食~~在这一区的酪农,负责的就是看看母牛的乳房状况与消毒清洁~

牛本来都很温吞,来到这一区之后都会着急的想要插队XD,因为挤完奶之后实在是太爽了,负担就没了,又可以快乐的继续吃继续睡,奶奶也不痛了~

他们插队就是为了想赶快把奶挤出来,真的是最开心的时刻~酪农们也会在牛舍空的这段时间开始清洁牛舍环境,让牛牛们玩耍回来有个干净的房间

看到这里,有没有觉得酪农的工作真的很多很繁重,光是要准备饲料跟清洁牛舍就要花很多时间,更别说有时要照顾生产前后的母牛那更是连半夜都要待命

我们在媒体上常看到的是农渔民的辛苦,畜牧业在台湾介绍的比重比较少,但辛苦程度真的不亚于其他的产业~

各项的设备与土地,也都有规范,加上现代提倡的人到饲养,乳牛的畜牧环境比起春爸小时候看到的,真的进步很多,这也是林凤营牧场身为示范牧场的条件

当初在写第二本书寻找题材时能够进来参观实在是机会难得,现在牧场也不定时开放学校单位团体进来牧场做产业的分享与户外教学~

看完牧场内部,简单的介绍完牧场牛牛跟酪农们的一天,乳车也已经来到牧场内,等着将今天收集到的生乳送往厂区做处理,我们每天在超市买到的鲜奶

就是在这么多人的辛苦之下而来的,养牛,真的是一份非常辛苦的行业,乳车司机也是配合乳牛作息,早上一趟,晚上一趟的收生乳

当初春爸的爹几乎每天都是一早出门,每天很晚才回来,小时候喜欢黏他,只要学校放假就会跟着他一起,像是坐大卡车出去玩,在高高的车身里感觉很威

这就是春爸小时候的回忆,还有林凤营牧场的一天~

下次大家再来看落羽松时,望见森林后方的这片牧场,请保持安静,别吓到牛牛们。如果看见酪农们,微笑打个招呼,他们跟农渔民一样值得大家尊重

如果有机会来参观牧场,结束后也别忘了进到六甲闹区里吃个在地的小点心~六甲国中的黑轮伯在此已经几十年~

不同于一般黑轮摊的高汤熬煮,取而代之的是充满香味的黑胡椒沾酱,是六甲区域许多人共有的回忆,也是特别的存在~~

另一个则是妈祖宫前的面茶冰,是南瀛的百年冰店之一,也是附近居民不可抹灭的共同记忆,不管春夏秋冬,来碗面茶冰都是非常过瘾的事情

古早味的摊子加上小时候的味道,让许多人为了一碗冰慕名而来,不管加几样料都一致的价钱,更是让许多习惯都市物价的人们开心的不得了~

这两样就是六甲地区不可错过的在地小吃,可别忘记了^^

台南,除了市区以外真的还有许多的故事与人文产业荟萃的乡镇,离开喧闹的市区偶而来趟乡村之旅,获得的绝对比你想像的更多~

看更多台南旅游文章按这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