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长者延迟配戴助听器 恐因听力障碍曝于交通危险中!

林永松医师强调,有听觉障碍请就医检查,以早期发现以利早期介入治疗。(图/记者林悦翻摄,下同)

记者林悦/台南报导

2018年台湾老年人口一举突破14%迈入高龄社会年长者的听觉功能障碍逐渐受到大家的关注,奇美医学中心耳鼻喉部长林永松教授指出,听觉功能退化,会严重影响年长者的情绪社交与日常生活,成为公共卫生国民健康的重要问题。

奇美医学中心一项听觉生理学研究发现,听觉诱发电位的第1波振幅,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缩小,从而使得第5波与第1波的振幅比,与年龄呈正相关。研究推测老化会使得耳蜗毛细胞神经间的神经突触数量日渐减少,即使纯音听力尚未明显受损,便已造成神经编码产生缺陷,进而影响中枢听觉处理的表现。

林永松医师指出,临床上年纪大的病人,常抱怨听得见却听不清楚或常听错对方说话内容,即可能由于中枢听觉处理出现错乱。奇美医学中心另一项听觉生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对于来自后方的声音定位能力,普遍较弱,对于来自前方的声音定位能力则较强,而对来自左、右方的声音定位能力次之。近一步发现,即使纯音听力尚未明显受损,人类辨识声音来源的方向定位能力,已随着年龄增长而显著下降。这使得年长者在车多的马路上行走时,无法准确的进行声源定位,尤其当后方有汽机车急驶而来,年长者听声辨位备感困难,以致无法先行往另一侧闪躲,而使自己暴露于危险之中。

林永松医师指出,这个风险更会因为老年性重听的出现而大幅增加,日常生活,尤其外出时,助听器就成了必要的安全辅助,而不单单只是沟通工具。林永松医师指出强调,老年人的助听器,应鼓励双耳配戴,以强化听声辨位的能力。双耳配戴更能使重听病人能够在吵杂环境中,听清楚对方的语言内容。

奇美医学中心临床发现,许多老年性听损的病人初期都排斥配戴助听器,常自我调侃:「听不见别人批评,耳根更清爽!」,这其实是一种退缩逃避的行为,容易使年长者因为口语沟通困难,逐渐离群独处、情绪低落、社会适应能力大幅退缩,不利身心健康,而且日常活动的意外风险会悄悄高涨。

林永松医师说,延迟配戴助听器,往往加速年长者的语言辨识能力的流失,许多病人常常在纯音听力阈值已经大于70分贝,或语言辨识能力已低于40%,才要求医师协助选配助听器。此时助听器的效果自然大打折扣,甚至需手术植入人工电子耳,方能重启美妙的声音世界。

奇美医疗团队拥有30年的人工电子耳临床经验,耳鼻喉部部长林永松教授指出,学语后失聪的成年失聪病人,因为原本已经有口语沟通能力,失聪后才接受人工电子耳手术,成效往往优于先天性学语前失聪的小孩。对于己经错失配戴助听器时机的年长者,人工电子耳不失为一项极具希望的救援选择。

林永松医师强调,听觉障碍的困扰在不同年龄层,有着完全不同的面貌,至于年轻的族群,听觉功能的困扰除了噪音伤害,外伤及急慢性中耳炎之听损外,另一项值得警惕的是不对称性的听损及单侧耳鸣,这往往需要仔细检查与追踪,以便排除脑干病变,听神经瘤等严重疾病,早期发现以利早期介入治疗。

・狂扫炉烤牛排螃蟹海鲜、哈根达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