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后运动拚减重 医警告:4状况是身体喊救命 再撑下去恐猝死

年后运动拚减重,医师警告:4种状况发生时,是身体已经很吃力,再撑下去恐猝死。(示意图/Shutterstock 非新闻当事人)

运动时出现喘不过气、晕眩、失温、中暑等警讯,就是身体告诉你应该停下来了。台北市立联合医院和平妇幼院区灾难医学科主任郭钟太指出,心跳骤停在10分钟内抢救回来的机率较高,若第一张骨牌倒下,便会引发一连串无法挽回的遗憾。

心血管疾病最紧急 不适合运动时要停止

急诊每天面对各式意外状况,郭钟太说,又以心血管疾病最为紧急,因为其他器官发生问题,都有一段时间可缓冲,心脏却会在几分钟内出现戏剧性变化,与大部分猝死事件最为相关。

虽然运动可促进健康,但须衡量个人状况及环境,当身体有一些状况,像是疲累、感冒、休息不够、中年以上,或是天气急剧变化,对自己的评估要愈保守愈好,不适合运动的时候,有权利说「不」。

●运动强度该如何拿捏?

国民健康署建议国人每天运动至少30分钟,分段累积的效果和一次做完相同,但每次至少要连续10分钟。运动强度方面,持续从事10分钟以上,无法边活动,边跟人轻松谈话,属费力运动;若还能顺畅对话,但无法唱歌,属中度运动。不太费力的轻度活动,则不能列入每周150分钟的运动累积量。

郭钟太说,要活就要动,近年有些研究显示,身体的软组织和骨骼等,与免疫系统息息相关。他了解有些人喜欢挑战运动极限,但健康不只为自己负责,也要为家人负责。

如果运动时出现喘不过气、晕眩、失温、中暑等警讯,就是身体告诉你应该停下来了。

根据统计,急性心肌梗塞来不及送医而不治的病人,男多于女,郭钟太分析可能与社会文化要求男性要坚强有关,虽然教育鼓励大家坚持到底,不过也应有踩煞车机制,运动应回归个人状态,自觉到达临界点,不强迫过度身体负荷也是一种合理选择。

身体素质训练重要 别过度伤害身体

郭钟太强调,身体素质的训练相当重要,也能透过运动累积年老后的生理储备性,但并非每个人都一样,超过临界线,可能造成身体机能受损,有些受损可复原,但万一不能复原,往往都是人生遗憾。

除了自身的煞车板以外,更应建立社会文化的煞车板,避免因群体压力,造成个体对自身的错误身体使用。一旦进入急救或医疗流程,往往都是超过临界线的第二道关卡,而第二道关卡的不确定性更大,例如不见得现场有急救设备或是某些医疗或场域限制,这些问题都可能面对更大的身体风险

民众可参考国民健康署根据加拿大运动生理协会的身体活动准备度问卷,翻译为中文的简易自我评量方法,来掌握自身状态及规画适合的运动。超过69岁且不常活动,增加活动量前应先询问医师意见。(编辑梁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