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调独特、真实性!准备学习历程档案别担心 台大教授提3重点
学习历程档案将于111学年度正式用于大学申请入学,不过对于大学端究竟如何看待这些资料,高中师生、家长还是充满不少担忧。台湾大学社会系教授林国明受教育部委托,今(30日)举办「学习历程档案审议计划」成果,汇整出3大准备方向,包括优先呈现作品摘要、保留作品呈现的完整性、强调个人独特性和真实性。
针对「优先呈现作品摘要」部分,林国明认为,无论上传作品形式为何,建议可在作品前放一至两页作品摘要。摘要的呈现,应着重课程学习的重点,如课程目的、学习收获以及个人省思,并删减不重要的讯息;也可以说明完成作品的动机,以及在学习过程中是否遇到困难,并进一步说明个人在团体中的贡献。这样的呈现方式,有助于大学审查能了解学生在习过程中的思考历程及转变,以及有什么样的成长与收获,更能迅速发现学生的特质与能力。
对于「保留作品呈现的完整性」,林国明分析,课程学习成果应有脉络性,完整呈现学生探索学习的历程,包含动机、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解决方法、得到的收获或启发等。这样的呈现方式,就算成果不好也没有关系,能清楚交代学习的历程轨迹,大学校系仍可以知道这是学生努力的成果,从中得知学生背后的思考逻辑、发掘学生的潜力。
▲林国明今日举办「学习历程档案审议计划」成果,汇整出3大准备方向。(图/记者崔至云摄)
林国明也说明,学习历程档案需「强调个人独特性、真实性」,教授们期待能够从作品中看出个别学生的差异而非千篇一律的内容。原则上可以透过展现个人学习热忧、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考、沟通表达、创意等素养性的能力,凸显与其他学生的差别。除了彰显个人独特能力之外,能够与个人兴趣连结,从个人经验出发的内容,也都能让教授眼睛一亮,这类作品对于大学教授来说也有较高的真实性。
出席发表会的板桥高中校长赖春锦表示,未来升学要看课程学习成果,这对高中教学造成改变,老师除了教学以外,还要思考帮学生留下学习成果;而学生除了应重视自身的资料整理和呈现,对于老师批改后的建议,也应更认真看待,不再只是看到成绩。
教育部高教司专门委员周弘伟表示,高中生呈现课程学习成果的方式很多种,没有一定要什么样的形式,希望透过凝聚出更明确、更具体的指引,让大家准备学习历程时更有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