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统计学生活化 世新开发创新课程
世新大学开设「生活中的统计学」课程,改变传统课程有效提升学习动机。(世新大学提供/林志成台北传真)
统计学不好读,但却愈来愈有用。世新大学经济学系教授陈世能在109学年度开设「生活中的统计学」课程,透过教育部「教学实践研究计划」及自身观察与实践,让学生能运用社群自主学习、团队协作,有效提升学习动机,也让统计学成为学生不再害怕的创新课程。
统计学的概念在日常随处可用,更是研究自然界、社会界随机现象规律的科学方法,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而时下最夯的「大数据分析」更是需要经过统计处理才能成为有效的讯息资产,进一步优化流程、做出强而有力的决策。
许多与商务、经济相关的研究所、高普考,为统计学立下高门槛,也在许多人心中种下「难以亲近」的印象。在世新大学教学逾20年的教授陈世能,开设名为「生活中的统计学」课程,希望学生能将课堂知识结合生活议题,让学习不再只是呆板的纸上谈兵。
经过一学期的调查分析,学生较关注的议题包括:常用社群媒体、世新学餐喜好、鞋类品牌、手摇杯排名、交友软体App与使用习惯、打工选择、通勤工具等,通通是与学生日常密不可分的内容,成功让统计学「被学生需要」!
陈世能的课程则给足学生自由发挥创意的空间,研究主题由学生发想制定,彼此脑力激荡问卷内容,进一步用日常验证统计学的意义与用途。
获得学生互评最高人气的组别代表、世新经济系大二学生林佳沄表示,团队以「使用社群媒体观看新闻的使用程度」进行调查分析,除了确实学习到统计知识之外,也透过分组报告获得团队经验,分析结果更能分享给他人,扩散研究成效,学习的每一阶段都超乎期待收获良多。
陈世能指出,过往常看到课堂上有学生无心学习,或是有学生不擅长考试,无法拿下「统计学」学分,得重复修读,但是在这堂「生活中的统计学」,学生们展现出的热忱及积极度,令他眼前一亮。他期许透过统计素养的培育,提前让学生衔接高阶课程,并且有机会参与学术研讨会及科技部研究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