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周刊/比金融海啸惨 台湾中型企业消失中

▲房市景气退潮就像一面照妖镜,反映出台湾产业发展疲弱的真相。图为众多投资套牢新北市淡海新市镇。(图/商业周刊提供/许世颖摄)

文/林洧桢总统蔡英文团队执政满1年,在台湾守护民主平台近日所做的民调中,施政满意度却跌到只剩18.4%,让民众无感的拚经济成绩单是一大主因,如何带领台湾企业提升竞争力打败不景气,已是政府当前最关键的课题,但要面对的情势却将更加严峻,因为根据中华征信所的最新中型集团统计调查,出现一个台湾过去10年从没遇过的新挑战——中型集团消失中!

根据中华征信所的定义,中型集团为年营收与资产均达到新台币20到50亿元规模,同时至少拥有3家以上企业。该所总编辑刘任自2006年起,针对中型集团进行长达10年的追踪调查,去年数据让他吓了一大跳,除了营收与获利第3度出现衰退外,从来只增不减的样本数量竟首次减少了23家。

进一步摊开历年资料比对发现,在2009年金融海啸期间,虽有39家企业退出中型集团,但却仍有多达66家来自不同产业的新秀企业补上缺口,带来新成长动能撑住台湾经济。然而2016年,新进榜企业只剩31家,连2009年的一半都不到,出现高达8%的衰退,这凸显出小型集团企业晋升中型集团企业的成长动能丧失。

房地产业衰退占整体三成钱被套牢,「穷到只剩房子

此外,在2016年跌出中型集团的19家企业中,衰退最明显的是占整体中型集团超过3成的房地产相关业者,而且11家从大型集团跌落成为中型集团的企业中,房地产相关业者就占近4成,反观同时间从中型集团晋升大型集团的13家企业,也仅剩1家营建业者,虽然还有5家新晋升中型集团的营建业者,但只剩1家业者还能靠完工建案入帐来维持获利成长,其余获利全部衰退。

比对历年资料也能发现,这个族群在2012年从原本顶多8家,成长到跨进2位数大门后,已经一路扩张到26家。如果没有这股因为炒房而起的势力撑住的话,中型集团成长家数首度衰退现象,可能会提早在2012年时就发生。

台湾房地产业者主要靠赚土地增值财为生,它们的崛起成中型集团背后代表是热钱垫高房价所产生的利润,被吹大的泡泡一旦开始消风,还会有大量的资金被套牢,无法变现做其他投资,对于这种被业者形容成「台湾穷到只剩房子」的情况,熟悉房地产发展的淡江大学产经副教授庄孟翰坦言:「这样相当畸形,不健康,也不正常。」

除此之外,总结多位学者与企业家的看法,还有国际竞争更激烈、台湾产业环境不佳、二代不愿接班、企业陷入转型阵痛期、国际关税壁垒汇率问题等都是可能的中型集团消失原因,而从数据来看,中型集团进出大型集团的企业家数约略相当,很明显是小型集团能突围的数量不足导致,因而形成一种集团阶级流动停滞的现象。

如果把台湾看成一家企业,中型集团就如同优秀的储备干部一样的重要,「台湾经济想要变好,中型集团数量就必须够多才行,」刘任说,想要翻转台湾经济,除了企业主要努力,提供一个可以让企业能正常升迁的良好产业政策与环境,也是小英政府责无旁贷的重要责任。

【更多报导

你有想过「露营」小确幸,有多少是建立在「违法开发」的土地上吗?

黑龙江出生,到美国工作...绕了大半个地球才发现:最坏的中国人在台湾

买房,存到3千万!30多岁夫妻宣告财务自由:租11坪屋我们也很幸福

34岁工程师主管加薪只够每天买1个便当...一个上班族之死:谁说努力就有回报

多喝水不会软化大便、多运动不会让便秘改善...关于便秘你一直搞错的几件事

精彩全文,详见《商业周刊》。※本文由商业周刊授权刊载,未经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