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周刊/联准会12人 竟是全球市场乱源
文/杨少强
是什么让股市大跌又大涨?不是金融危机,而是美国联准会官员的嘴炮。近来联准会官员对升息与否的表态,立场前后不一,把股市整得死去活来,成为市场不确性最大来源。
9月9日,波士顿联邦准备银行总裁罗森格兰称「升息是合理情况」,美国标普500指数当日重挫近2.5%,被称为「黑色星期五」。隔一个交易日,联准会理事布雷纳德称维持现行利率是「明智之举」,标普500大涨1.5%。要知2016年至今对股市最大冲击是英国脱欧,当天标普500重挫3.6%,联准会官员一发嘴炮就有英国脱欧的7成功力,他们的影响力由何而来?
升降息,由12票委员决定
不少舆论习惯称联准会升息、降息,其实此说法有误导性。联准会能直接设定的只有重贴现率——也就是它贷款给商业银行的利率。但舆论关心的升息降息并非指重贴现率,而是联邦基金利率——也就是各银行间彼此拆借的利率。
透过公开市场操作,联准会要升息,它就卖出公债以回收资金,银行能用来贷放的资金数量下降,利率就上扬,此举将一直进行到拆借利率达到联准会心目中的理想水准为止。回收资金以及拆借利率的变化,又会影响各银行与无数个人、企业间的借贷利率,而这又影响人们借、贷、投资、消费,以及债券与耐久财价格。牵一发动全身,这就是联准会权力的来源。
联准会又是如何决定出这个理想的利率水准呢?答案是专家投票。有权决定升降息的是联准会的「公开市场委员会」,12票成员里,联准会理事占7名及纽约联邦准备银行总裁一名,剩4票在11个联邦准备银行总裁里轮流。
决策三难:不精、不准、不合
许多人认为,联准会可用精确模型来决定理想的利率水准,但货币政策至少有三个困难,一是讯息不全。经济运作没有时速表与卫星定位,任何人都无法掌握当下经济的速度与位置,最多只能在一季结束后才知该季经济数据是升或降。然而决策却不能事后才做,联准会的专家只能凭着当时有限并彼此冲突的讯息来下判断。就算知道当时经济的所在位置,这也远远不够,他们还须预知经济未来会处于哪个位置,因为今天的决策是要弥补明天的不足或多余。
联准会官员对利率立场的反复引来一个问题:为什么利率要由他们决定?
联准会否定市场决定的利率,将其硬性操作到12个官员认为理想的0.25%,其隐含的意义是:这12人比社会上千千万万的消费者、企业家,更知道利率理想水准在哪。
联准会的干涉还带来一个客观结果,那就是增加市场上每个人决策时的成本。
目前的联准会是「披着私营外衣的政府机关」,其理事及主席由美国总统任命、参议院追认。虽然联准会每年都会将盈余上缴政府——2014年时约1千亿美元,但不论白宫或是国会,都不能审联准会的预算,因此有人提议将联准会纳入监管。
但这只是把联准会原有的权力移交给另一个官僚机关,谁又要来监管这个监管者?
真正解方在把「决定利率」的权力还给社会上无数个人。让联准会不再享有「一言兴邦,一言丧邦」的大权,或许才是全世界的福气。
【 更多报导 】
龙千玉儿子住院狂烧500万》澳洲护士:不是澳洲医疗贵,台湾人该学「负责」
「谁叫你是女生!」女儿要洗碗,儿子念书就好?母亲们,别再养妈宝了
终于有人帮台湾说话》中国网路爆红文:为什么有些台湾人这么讨厌大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