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周刊/他五岁失去右手食指 却用快门撼动世界

▲「我生性害羞,但逼自己每天跟当地人对话,去观察他们,降低错误诠释,捕捉人最自然的面貌。」~摄影麦柯里(Steve McCurry)。(图/商业周刊/摄影陈宗怡

文/李雅筑

许多人都看过这张照片,一位碧绿色眼珠阿富汗少女。但很少人知道,拍摄这张照片的人,当代最知名的摄影师麦柯里(Steve McCurry),无法像常人用右手拍照,他的相机都是特制的。

「一个失去右手食指的男人,却撼动世界。(A man lost his right index finger, but shot the world.)」,媒体这样形容他。

麦柯里首度来台举办个展,本刊专访这天,摄影记者特别准备他熟悉的哈苏(Hasselblad)120相机请他拿着,他露出惊喜表情,接过来,用左手熟练的操作它。我们看见他5岁时受伤而失去功能的右手食指,短小且萎缩,这让他必须以右手握住相机,反以左手按下快门。

为揭露真相穿梭战地,曾数度被关、濒临死亡

从战地摄影记者起家,他走进国际冲突前线,「一张照片,一个故事」是他的座右铭,善于用独特的艺术观点,在战争或废墟中捕捉人性。

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杂志》曾评论:「他的照片让地狱般的景象显得神圣。」例如在残酷的战乱之地,他却拍摄难民拿著书本,安静阅读的景象;他也曾经跟随圣战士,每天步行10几个小时,记录他们的革命情谊与信念。

个性剽悍的他,在1979年、苏俄入侵阿富汗前,不惜冒着生命危险,乔装成阿富汗人深入第一线战区,将底片胶卷缝在衣服内携出,成为首批揭露战争影像摄影家,震惊世界。

他在阿富汗难民营内,发现一名12岁少女,刚历经父母被炸死的惨剧,眼里尽是恐惧,他抓住一瞬间拍摄,以完美的光影、构图和色彩,登上《国家地理杂志封面,成为史上最著名的肖像照之一。他也创下拍摄同一主角,登上该杂志3次封面的唯一纪录。

其后,他在伊朗、伊拉克、黎巴嫩、柬埔寨等冲突之地穿梭拍摄,数度濒临死亡,在巴基斯坦被抓去关、在印度被围殴暴打;他在前南斯拉夫时,还遭遇空难,一度传出死讯。这些惊心动魄,只为了见证历史。

相较许多摄影师拿着长镜头、躲在远处拍摄,他说,唯有走入人群,才能传达当地人的情感和故事。即便语言不通,他也尽可能交谈,取得信任感

不拍受苦、受伤、死亡,紧守尊重他人底线

「我生性害羞,但逼自己每天跟当地人对话,去观察他们,降低错误诠释。」他说,每分每秒都在拿捏尺度,「我认为那条线是尊重他人、不侵犯隐私,得不断问自己:『拍这张照的意义是什么?』所以我不会拍摄别人受苦、受伤、死亡的照片。」

他相信图像会说话,将成为当地人发声的管道之一,日后他更决定采取实际行动。2002年,他发起「寻找阿富汗少女」,从起初不知道姓名,只能凭照片寻人,还有不少女孩冒充身分,其后终于找到本人。

「那很令人兴奋,我很感恩她还活着,能找到她就像是奇迹。」他回忆。多年后重逢,他简单说「哈啰」,但内心激动不已,之后资助少女、在当地开办学校。不过,此举也引发外界批评,认为他在消费摄者

「这(找寻她)绝对是对的,我想要帮助她和那里的人,这完全是好事,从来没怀疑过!」当我们引述外界的质疑,他情绪高昂的回应:「如果我给予帮助,别人却要评论,我觉得那非常丢脸,我从来都没有为此感到悲伤,从不!」他至今与她保持联络,「因为我觉得我们可以帮忙。」

这次来台展出,曾有厂商想制作「阿富汗少女」的周边商品,被他严正拒绝。「他说,她12岁就是孤儿了,她还活着,不需要过度消费,那是他心中想要保护的人。」策展陈昌仁转述。如何与被摄者互动,麦柯里谨慎的拿捏界线

面对修图争议,反问:为什么想要标签化我?

除了上述争议,近年另一争议是,他的不少照片被发现有修片痕迹,甚至为了构图完美,将片中部分人物删除。这名享誉全球的摄影师,被同业大力抨击。

我们问他:「修图后的照片,还会是真实吗?」他迟疑了一下:「当你是一个摄影记者,就是拍照、印出来,但我是自由工作者,现在没有为一家新闻媒体工作。」他不再视自己是摄影记者,而是「视觉说故事者」(Visual Storyteller)。

我们追问:「所以是定位改变了?」他反问:「为什么想要标签化我?应该由你来告诉我:『我是谁』吗?」他不愿被归类纪实艺术摄影,他认为一张照片既可有纪实,也能包含艺术元素,两者没有明显界线,日后他为了美学,还是可能对照片进行微调。

国内知名摄影师何经泰解释,麦柯里会受到极大争议,是因为他以战地摄影闻名,该形象深植人心,若是以新闻摄影来看,他跨越了职业道德红线,「修片是瑕疵,但不能因为这样就全盘否认他,他创造许多经典照片,很不容易。」他说,随着时代演变,摄影圈对真实的定义也有不同诠释,例如「摆拍」在过去的新闻摄影不被认同,现在,却越来越多人能接受。

年近七旬的麦柯里,正带着太太和孩子游历世界拍摄。「别人怎么评论我或作品,我都不在乎!」他说,如何找到下个值得记录和分享给全世界的故事,才是眼前最重要的课题。

【更多报导

2018恐出现金融海啸》这3年来,卖房卖车台币...停损认赔吧!别妄想资产会上涨

28岁、月薪3万女记者爱买LV...32岁升上主管才懂的事:名牌包,买不到健康与人生

老公创业失败,全家仅剩3千元...她做这件事,15年赚到3间台北的房子

「就算是周杰伦,也有等工作上门的时候」黄子佼有钱只买2样东西,不怕演艺圈退休金

新ルルvs.大正黄金微粒...医师讲解日本两大感冒药,副作用及注意事项

※精彩全文,详见《商业周刊》1582期。※本文由商业周刊授权刊载,未经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