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道光帝与咸丰帝的悲剧──未酬邦国中兴之63(朱伟岳)

游客在圆明园遗址公园内的大水法遗址参观。 (新华社)

鸦片战争前后绵延了共20年,由清道光帝20(公元1840)年到清咸丰帝10(公元1860)年。这20年之间,华夏大地还冒出来个13年的华夏有史以来最大变乱──洪秀全先生太平天国的革命起义(咸丰1~同治3─公元1851~1864年),这道光帝和他的儿子咸丰帝父子档,若有职业的选择自由,可能都不会选择当皇帝吧!试看道光帝的最后10年(公元1841~1850─道光21~30):

道光21(公元1841)年,英军依《穿鼻草约》占香港岛,道光帝大怒不予承认,把主签早约的琦善革职,押京审理后赐死。

道光22(公元1842)年7月,英人也不承认《穿鼻草约》,认为获益太少,也把英国主签的代表义律革职,另换统领率英军攻临南京,清廷无奈议和,签订《南京条约》,承认英占香港岛,割地赔款共2100万两。

道光23(公元1843)年8月,订《中英五口通商章程》。

道光24(公元1844)年中美签订《望厦条约》、中法签订《黄埔条约》。

道光26(公元1846)年正月,在列强要求下正式解除对天主教的禁令。

这一连串丧权辱国的打击,加以要缴纳赔款,心理上的难堪及施政上的艰困,已够头疼了;而其时在广西洪秀全的起义活动,也正在冒头。前文提到洪秀全于公元1836年(清道光16)在广州,研读《劝世良言》,随后洪秀全就在广西一带活动。据道光21(公元1841)年时全国状元龙启瑞(嘉庆19~咸丰8─公元1814~1858,广西桂林人),在其致《上梅曾亮先生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宰相(穆彰阿)风示旨意,谓水旱盗贼不当以时入告。督抚受戒,莫敢复言;金田会匪(指洪秀全们的活动)萌芽于道光14~15年(公元1834~1835),某作秀才时已微知之,彼时不肯办盗,则所谓窥时相(穆彰阿)旨意是也。」

由这位状元的私函可知,洪秀全们的活动,是很张扬的,道光帝的宰相穆彰阿早预闻洪秀全们的活动,应亦已报闻道光帝,他们对付外夷已精疲力竭了,乃睁一眼闭一眼拖着办。当道光帝于道光30年(公元1850)正月逝于圆明园以后,洪秀全趁机于是年(公元1850)夏,发布团营令,要求会众到广西桂平县金田村作团营编伍,开始了与清廷的武装斗争。初以「太平」为号,后建国号「太平天国」,并实行公有财产制。至道光30年12月10日(公元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的生日,拜上帝会众万人在金田村「恭祝万寿」,就定这一天为金田起义日。

道光帝的儿子咸丰帝,就在老爸的难堪及太平天国的起义声中登基,当然更为难堪了。13年浩荡的太平天国运动与随着而来的英法联军之役,使咸丰帝遭受的打击更难以承受,在英法联年占领北京洗劫并火烧圆明园时,咸丰早已逃难转进到热河行宫,就停留在行宫直至病逝。

大家或许不知道的是,道光皇帝在年轻时是一位骑射武功高手,外加「鸟铳」枪法神准,在皇族中早已驰名。他基本上是一位能约束自己,想把国家治理好的大领导。而事实上事与愿违,丧权辱国的条约,他自己也搞不清楚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他的老师和臣民,都是中古时代的人;尤其传承自他祖父乾隆帝抗拒家风,只能抗拒到底,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中,忧郁以终。

道光帝的遗诏中,他把那惨痛的国事,轻笔带过,却说他自己,多么俭约,多么勤政爱民,像是在开脱自己的难堪,特抄录道光帝部分遗诏,可见梗概:「自御极至今,凡披览章奏,引对臣工,旰食宵衣,三十年如一日。不敢自暇自逸;并躬行节俭为天下先。嗣位之初,即颁手谕,首戒声色货利;一切游观玩好,稍涉侈靡之事,禁绝勿为,此薄海臣民所共见。」道光帝说的都是真话,以其强健体格,68岁而逝,肯定是「鸦片」问题,折其寿了。

道光帝的儿子咸丰帝登埸,试想咸丰自幼及长的教育,还是中古的老师和臣民,加以在宫中的口濡目染,其氛围可用「沉重」2字概括。咸丰帝即位时已20岁,在外患内忧中登基,能不勤于政事,广开言路、明诏求贤?故将前朝权臣穆彰阿和耆英革职,证明他对朝政,确有改革的意愿和魄力。但就整个面临的局面而言,对一个20啷当岁的咸丰来说,太「沉重」了。年纪轻轻的咸丰帝,乃给自己取了个外号─且乐道人;或告诉自己压力太大,有机会就且乐一番吧!当咸丰帝离开北京逃难转进到承德行宫时,不忘叫戏班跟着唱戏舒压,且乐呗。当尚属英年的咸丰皇帝,听到英法联军洗劫焚毁圆明园时,口吐鲜血,不久病亡,年仅31岁。

(作者为前中科院第二所资深研究员)

【未完待续,朱伟岳专栏每周日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