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还能接受多少人死亡(陶在朴)

第一线医师指出,使用瑞德西韦前还要经疾管署审核通过后才配发,是此波疫情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图/Shutterstock)

所有瘟疫形成的人类死亡被视为不可抗拒的事实历史上对于这类数据从来是照单全收,此可谓疫情伦理容许的死亡极限。新冠肺炎自第一个揭发的案例至今已经1年半,著名国际周刊《自然》杂志5月6日刊文天下「再死多少人可以被接受」?

世界上没有任何标准答案,但有截然不同的两类答案。WHO认为澳大利亚纽西兰不丹中国对疫情流行采取零容忍态度,一旦发现破口立即进行大规模测试并实施封锁和关闭边界,显然这类国家对瘟疫牺牲的遗憾相对最少,可以算是好答案的一类。答案不好一类的国家就是枉死众多无辜,例如印度和疫情早期的美国

台湾应该怎样回答「再死多少人可以被接受」呢,让我们先来看有关死亡的数据,卫福部统计台湾近年每年大约死亡人数17万余。第1位的死因是恶性肿瘤,每年死亡5万人左右,大约占总死亡的29%。第6死因是事故伤亡,每年6000多人,大约4%,第7位死因是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数据与第6位相似,第14位死因是衰老每年2000多人,大约占总死亡的1%。在容忍最低死亡的伦理原则下,如果你赞同把新冠肺炎的死亡比喻老化和事故的死亡,也许就能够接受新冠肺炎最大死亡数量等级是「三」,这里数量等级用物理学概念,一个数量级为「十」,两个数量级为「百」,三个数量级为「千」。

新冠肺炎死亡曲线就整个流行周期而论是一条S型曲线,大约可分三段:最初平缓继而快速最后饱和,在快速阶段基本上服从「指数」增长。台湾执政诸公与不久前卸任AIT处长的郦英杰一样,低估了这个快速指数阶段的爆炸性结果。有一个很好的例子说明指数增长是如何被误会的,世界著名学府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斯特尔教授某日在课堂上问学生,1张厚0.1毫米的报纸对折42次,请问多厚?大部分人回答1米左右。实际上是4.4亿米,这个数字远远超过地球月球距离

指数增长最重要的概念是倍数增长,即增长1倍所需要的时间。请看台湾新冠肺炎死亡曲线的一些数据点:台湾本土累计感染新冠肺炎的死亡人数15人增加1倍到死亡32人,只用了2天的时间,倍增时间是2天,由32人增加1倍到64人,倍增时间也是2天。由64人增加1倍到123人经过了4天。

最近的第四段由6月1日死亡123人增加到6月6日的246人倍增时间经过了5天,请问由246人增加到500人,倍增时间是7天还是10天,由500人增加到1000人的倍增时间是15天还是30天?按照这样的趋势1、2个月就达到第三数量级的死亡伦理极限。

如果我们把超过「千」的死亡称为「枉死」,避免枉死唯一的救命工具就是疫苗接种,如果政策造成的接种速度不敌疫情的扩散速度,在死亡伦理的天平下就是犯罪,这种犯罪是超越法律的,是载入历史的天谴!

作者陆委会咨询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