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人看大陆》感慨两岸差距日益拉大

黄鹤楼。(台北市两岸人民交流服务协会提供)

这次,是我第三次参加中华儿女文史科技体验营。每次参加时,除了可以与外面的旅行团看到不一样的风景之外,而且还可以更深入的了解许多教科书上学不到的知识。

升船机的抚今

我第一次在长江上,坐着船慢慢地航向升船机,当船行驶到承船厢内,我们一行人跟着郁主席一起走到船顶,一边听着解说员解说这个升船机是怎么运作的,一边等待着升船机把我们带到三峡大坝坝顶上。在等待的过程中,解说员介绍三峡大坝的升船机整个建造到完工的过程,遇到哪些的困难与辛酸。在三峡大坝动工建造以前,是每逢十年一遇大淹水,现在完工后是百年一遇了。

经过了一段时间,到达了坝顶并驶出承船厢,除了听到解说员详细的解说之外,还透过曹寿民老师在旁边的补充,让我更了解为何要建造三峡大坝和可以让船在长江上顺利航行的升船机的构造与运作。

这天,来到了屈原祠,也是这文史科技体验营的第四天,一边一层层的往上爬,一边听着解说员的解说,让我对诗人—屈原更有进一步的了解,终于了解他为何跳江的真正原因。整个解说的过程犹如身历其境,仿佛屈原出现在我们的面前诉说着。

参观神农架国家森林公园和神农顶国家地质公园金猴岭,高度都在三千公尺以上,空气有点稀薄,但是行径间的风景美不胜收,不禁得让人多看一眼,把眼前的景色拍下并且大口大口的吸大自然的芬多精,还可以细细聆听潺潺的流水声,溪流流水虽不大,但层层叠叠的从高处向低处流去,溅起串串水花,落在我们的身上十分的冰凉。

黄鹤楼的追昔

在炎热的午后,我们坐着大巴车来到了黄鹤楼,在参观黄鹤楼时,虽然到处都是人挤人、寸步难行,但是我们都是很认真的听导游解说,当来到了第二层,我被一整面的诗词及从唐代到清朝所修建的黄鹤楼的模型深深的吸引,因为可以透过唐朝诗人阎伯理写的黄鹤楼记中,得知名字的由来及透过这些各朝代修建的模型了解到黄鹤楼的古今样貌

当我们爬到了第四层就无法往上一层了,因为楼上正在整修。在楼上可以眺望远方黄鹤楼的旧址,因为在1957年建长江大桥武昌引桥时占用了黄鹤楼旧址,所以在1981年时,将黄鹤楼搬到离旧址约1千米左右的蛇山峰岭上重建,于1985年6月落成。

大陆行的惊艳

参加三次中华儿女文史科技体验营的我,跟着郁主席的脚步,发现除了可以走访到不同的城市乡村,体验当地风土名情外,还可以了解到当时先人们在这片土地上,发生了甚么事。经过这八天的旅程,白天除参观丰富的行程并了解当地的历史发展外,晚上闲暇时都会相约出去体验当地的夜生活、夜景及夜晚不同的风土民情,来释放白天赶行程所累积的压力

随着我参加的次数越来越多,越是发现大陆不断的进步,让贫富之间的差距缩小,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距离不断缩小,而且还因要不断开发,把挖掘到的古迹文物等尽其所能地保存下来。相反的,我们却一直原地踏步,人与人、政党与政党之间无止尽的算计和恶斗,不知道何时可以停止。两岸之间的差距从缩小经过黄金交叉,如今又拉大,让人感慨万千。

本文由台北市两岸人民交流服务协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