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银行家/比特币是泡沫之母? 加密货币撼动全球央行主权

▲比特币示意图。(图/视觉中国CFP)

文/台湾银行家

近年随着以比特币为首的加密货币兴起,数位货币议题已同时吸引金融圈内外的目光关注,但众人对数位货币的评价褒贬不一,各国政府面对数位货币的态度南辕北辙

认识数位货币本质

国际货币基金(IMF)总裁拉加德女士于2017年10月IMF年会中接受访问时,提醒大家不应该将所有与数位货币相关的事都归类骗局,这种科技的意涵远不止此;她同时强调,对于世界各国的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理机关来说,现在是认真看待数位货币的时候了。

细究起来,数位货币谱系庞杂,包罗甚广。如果依据国际货币基金的定义(参见图1),数位货币泛指所有以数位形式表示价值之物,根据是否以法偿货币计价分为两类,不以法偿货币计价之数位货币称为「虚拟货币」;「虚拟货币」又区分为可转换(转换为实体商品服务或货币)与不可转换两类;可转换虚拟货币又可依是否有中央发行机构(即是否去中心化)区分为两类;其中使用加密技术认证的去中心化可转换虚拟货币,称为「加密货币」,例如比特币、以太币等数位货币即划归此类。前述拉加德女士谈话中所提的数位货币,主要还是指涉数位货币中的加密货币。

全球的加密货币目前超过1,500种,这些加密货币的总市值在2018年1月上旬一度高达US$8,100亿,相较于2017年初,总市值仅US$200亿左右,成长幅度惊人。不过加密货币的价格波动剧烈,到了本文截稿的2月9日时,总市值已降到US$3,800亿,其中比特币市值约占总市值35%,以太币20%,瑞波币8%,其余加密货币市值占比都在5%以下。

一般而言,影响物价稳定、金融稳定、支付系统顺畅运作与谨慎监理的风险高低依赖于虚拟货币的发行量交易量、接受度及其与实体经济联系程度。欧洲央行(ECB)2012年的报告指出,倘若虚拟货币的发行量维持在低档,则其不至于为物价稳定带来风险;而受限于与实体经济的联系不强、使用者接受度不高、交易量偏低等现况,虚拟货币也不至危及金融安定。数位货币兴起 各国对策不一

到了2015年,欧洲央行仍大致保持相同看法,亦即这些风险驱动因子暂时均维持在尚不需中央银行操心的水准。2017年,英国研究机构总体经济中心(Centre for Macroeconomics)在一份调查研究中,征询近50位欧洲的重量级经济学家对加密货币的看法,高达7成的受访者不认为加密货币近年内将危及金融系统稳定;尽管如此,超过6成的受访者仍然同意加密货币需要加强监管。对于虚拟货币监管的重点,包括消费者保护、反洗钱与反资恐以及课税的议题。

另一方面,当虚拟货币之使用量日增,可能影响准备金供需、货币流通速度、货币乘数,进而影响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且利用虚拟货币进行跨境支付,可规避外汇及资本管制。这都有弱化中央银行职能之虞。央行可采取的对策之一,是发行央行数位货币(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发行央行数位货币的优点不少,包括可即时监控支付系统的运作情况,可提升跨境支付与清算的效率,精准掌握货币流向,有效控制货币供给量。若采记名式数位货币,还可提升交易透明度,减少洗钱与逃税。然而发行央行数位货币所需考虑的相关配套甚多,涵盖技术、法制、政策、经济、社会等各个面向。

面对数位货币兴起,我国金管会的态度是先观察,若未达有价证券的阶段,就以「虚拟商品」看待。只要没有非法吸金、诈欺,则秉持低度监理的态度,但是金融机构不得参与(收受、兑换)或提供虚拟货币相关服务或交易。中央银行则呼吁投资人应注意比特币的高度投机性;针对发行央行数位货币相关议题则已着手研究,尚无明确结论。

全球主要国家面对数位货币来临的因应可参见下页表。可以看出大部分国家与我国相同,并不将加密货币视为「货币」,而归类为商品。至于交易加密货币是否要课税,至于要课何种税,则莫衷一是。

就监管强度而言,中国大陆虽不禁止个人交易虚拟货币,但禁止金融业从事虚拟货币业务,也禁止「首次代币发行」(ICO)。韩国原本采低度监管,但近期态度趋严,除禁止ICO外,也禁止使用匿名银行帐户进行加密货币交易。许多国家(包括我国)对于ICO采个案判定,例如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新加坡等皆属之,俄罗斯则规范募资上限。另外,各国对于是否要发行央行数位货币亦看法分歧,英国与日本皆已表明暂无发行计划,瑞典、俄罗斯与中国大陆则相对积极。

数位货币发展趋势 值得深思

随着数位货币的接受度提高及其他客观条件的成熟,走向数位货币与实体货币共存的体制只是时间上的问题。但在形成此一共存体制的过程中,若干潜在课题宜及早预应。例如数位货币的广泛使用有可能排挤商业银行存款,使商业银行资金短缺,恰好与目前游资浮滥的情况相反。

然而若商业银行贷放资金不足,极易影响经济发展,必须正视。另外,比特币常与洗钱、勒索等犯罪行为产生联想,但是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区块链却标榜不可窜改与可追踪等特质。如何诱导数位货币朝向改善交易透明度发展,使其有助于反洗钱及反资恐,并利于管制资金移动,也是值得深思的议题。

▼台湾银行家3月号双封面。(图/金融研训院提供)

★图片为版权照片,由CFP视觉中国供《ETtoday新闻云》专用,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未经CFP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