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文荣/比特币就是泡沫
●钟文荣/科普经济学作家及资深产业分析师。经常四处卧底探究百姓生活,把枯燥的经济分析转成民众能懂的文章。
比特币价格在11月25日一度跌破USD3,500 关卡,这跌势还有机会「翻盘」,回到当日的荣景吗?我认为机会太低。
2017年11月8日我在Yes Media(目前暂时关站)发表一篇「比特币是泡沫的五个理由」,我记得当天比特币的币值高达USD7,461.82(如下图),文章发表当天我就被嘘翻了,一个以区块炼支持的未来性新兴货币,币值从年初的USD966.51一路狂涨672%,怎会是泡沫?(其实这句话就是泡沫)这个分析师一定是胡言乱语,语不惊人死不休。
被嘘翻了,比特币持续狂涨,在次月的12月17日,飙升到历史高点的USD19,427,离我说比特币是泡沫当天只过了39天就涨了160%之多,然后,隔天起,比特币的币值就一路狂泻不止。我又被骂翻了!
▲比特币的币值趋势。(图/翻摄自https://www.coingecko.com)
有网友推说我的预言精准,但坦白说,经济学的推论可以预知某个资产泡沫化的倾向,但要确实预知何时会泡沫,恐怕是天方夜谭。我不是预言家,在此之前,我相信很多专家早已预言比特币有泡沫化的危机,我只能说我的评论在时间点上恰巧太过于接近罢了。
对于比特币可以充当交易基准的说法,我一直以来持反对的态度。我的想法很简单也很清楚,任何一种工具能够达到货币的定义之前,必须先达到成为一种「支付工具」,进而成为一种「支付标准」,而更严谨的定义则是形成一种「通货」(不尽然是钞票),易言之,都是为了降低交易成本。
供应量稳定
我举Richard A. Radford 在Economica journal(1945)发表的一篇《The Economic Organisation of a POW Camp》(战俘营的经济组织)论文为例,他在二战时被德军俘虏,他发现战俘营里的货币竟然是食物包,因为红十字会固定会提供战俘营的俘虏一周两次(星期一与星期四),每人每次一个。食物包的价格呈现周期性的变化,分发的前一天价格最高,分发的当天最低。战俘们都不生产,但他们透过食物包当成换取其它战俘服务的交易标准(如食物包的香烟),正因为供应量相当的稳定,「币值」也相对稳定。
但是,有人说比特币的数量是固定的,但为什么币值无法稳定?其一是炒作,这是最大的原因;其二,虽说比特币的数量虽然是固定的,但是单位却是可以无限切割。试想,一个交易中介单位竟然是无限量的,不会有问题吗?
炒作?
比特币的币值根本不稳定,更何况当成交易的中介,一个币值不稳定的交易中介,本质上不仅无法降低交易的交易成本,甚至,还提高交易成本与社会无谓损失。想想看,一个矿工耗费多少资源挖矿,才能生产出一个单位的比特币,这当中没有加值(购置采矿机不能算是加值),只是为了炒作币值,却无端耗费资源(如电力),这就是无谓损失。
我认为比特币当今的发展(其它虚拟货币的性质亦同),只能视为一种虚拟资产,因为物以稀为贵,它跟黄金一样,都是一种「风险性资产」,无法同时满足货币的四个功能,交易的媒介、记帐的单位、储存价值和延期支付的标准。
更甚之,交易成本的问题让比特币无法成为支付工具。试想想,某人使用比特币购物时,商品的价值固定,光要确定比特币的币值恐怕得煞费脑筋,万一在交易前比特币的币值出现暴涨或暴跌,那又该如何是好?承认之前的币值,还是之后的币值呢?
最后,比特币虽然有些业者充当交易的中介(不是标准),但坦白说,到底是解决交易成本的问题居多,还是纯粹当成广告噱头的成分居多呢?事实,不证自明!
►看更多【钟文荣】专栏
●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来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