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友辰/罪刑无效特赦 无刑事补偿问题?

▲经总统特赦的苏炳坤向法院声请冤狱赔偿,却得透过再审获得无罪判决确定才可声请补偿,涉及法律解释及立法缺漏问题。(图/《镜周刊》提供)

据媒体报导新竹商人苏炳坤31年前因「惩治盗匪条例案件经判刑15年定谳,于1997年被捕入监服刑2年多后,于2000年获时任总统陈水扁考量当事人蒙受冤抑深重,乃依《赦免法》第3条后段规定,而为「罪刑宣告为无效」的特赦。嗣后苏炳坤向法院声请冤狱赔偿(按2011年《冤狱赔偿法》改名成《刑事补偿法》),但因他是获总统特赦而非法院判决无罪,不符法定要件,因此希望透过再审翻案改判无罪,让司法还他真正的清白。令人不解的是,为何经总统赦免罪刑后,当事人无法请求补偿,还得绕个弯透过再审获得无罪判决确定,始可据以声请补偿?此中涉及法律解释及立法缺漏问题,实值得探讨。

依《赦免法》第3条规定,特赦有两种,其一是「受罪刑宣告之人经特赦者,免除其刑之执行」,此为有罪之赦免,仅免除其刑之执行而已,其有罪之宣告仍属存在;其二是「其情节特殊者,得以其罪刑之宣告为无效」此为无罪之赦免,原宣告之罪名刑罚均一概归于无效,此项宣示具有衡平刑罚之严苛或纠正裁判错误之作用。学者指出,此项总统《宪法》上之特权,乃是以行政权变更司法权之结果,本质上系以政治正义调和司法正义,属于我国《宪法》第77条规定之例外。

易言之,如果认定《宪法》赦免权之规定为司法权独立之例外,则总统行使罪刑无效之特赦权,其效力一如无罪宣告,前此所为之执行亦应溯及既往自始无效,除有合乎《刑事补偿法》第3、4条所列不得请求补偿之情形者外,基于《宪法》保障人身自由之同一精神,理应准予赔偿。而现行《刑事补偿法》第1条规定,得请求国家补偿者,不及于上开特赦罪刑无效前受刑之执行,此乃立法之疏漏。

再者,《赦免法》第5条之1虽规定「因有罪判决确定所生之既成效果,不因大赦、特赦、减刑或复权而受影响」,然同条但书亦规定,依前开第3条后段为无罪之特赦后,有向将来回复之可能者,受害人亦可申请回复原已丧失之公职同理,其因遭受无效有罪判决之执行而丧失人身自由者,亦非不能以金钱补偿而获得某种抚慰,达到回复之等同效果。如不作此解释,总统为罪刑无效之特赦与有罪之特赦之实质处遇并无异致。可知,第3条之但书规定立法有欠周延,政府为德显然不卒。

综上所述,笔者建议上开总统依《宪法》第40条、《赦免法》第3条后段宣告罪刑无效之特赦,应视为司法无罪的判决,允宜尽速修法将其列入刑事补偿范围。又总统特赦之行使,并不排除《宪法》第16条人民诉讼权的保障,故在修法前,高等法院即准许苏炳坤再审;而上个月最高法院开庭调查再审抗告案,公诉检察官林永义既然当庭也认同当事人受有冤抑,并表示总统既宣告罪刑无效,亦等同无罪之宣告,则检察官更应依法撤回上诉,使案件回归原第一审无罪判决状态,即可让当事人获得实质的补偿及平反,功德无量!(本文转载自苹果日报》)

好文推荐

书评/小巨蛋案人民求偿无门 苏友辰:北市府未审先判

苏友辰/多如牛毛的赋税法令须清理

苏友辰/「广告不实」等于「诈欺」?

苏友辰/非常上诉不是烂盲肠

苏友辰/限制出境于法无据 侵害工作、探亲

►►►随时加入观点与讨论,给云论粉丝团按个赞!

●苏友辰,执业律师中华人权协会名誉理事长,着有《苏建和案21年生死簿》。以上言论不代表本公司立场